期中考试专题复习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沭阳如东中学谈飞2014年学业水平测试对本章的要求牛顿第一定律A探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A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C牛顿第三定律A力学单位制A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内容一、牛顿第一定律1.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两种不同认识(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人们的直觉经验提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2)伽俐略通过实验指出,没有使物体改变速度的力,物体就会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3)伽俐略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把可靠的事实和严密的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是物理研究的正确方向.课堂练习1.下面的叙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B.伽俐略最先指出亚里斯多德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C.第一个明确表述物体惯性的是伽俐略D.第一个明确表述物体惯性的是牛顿(C)试卷习题第1题(错20人)、第2题(错11人)、第五题(错3人)(1)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即包含下列三点意义:1。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时的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3。物体具有惯性。知识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2)物理意义: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指出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说明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二、惯性(1)物体具有的性质叫。(2)一切物体都有,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是物体属性,是被克服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惯性惯性惯性知识内容1.惯性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固有的不能(3)惯性在解题中的应用:车转弯、刹车、加速,人的感觉是人的惯性的缘故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2)惯性的大小只决定于,而与其他的因素(如温度、物态、形状、位置、速度、受力、运动状态)无关。惯性不是,不能说物体受惯性。质量知识内容(1)惯性的大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也称惯性质量),质量不同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亦即惯性大小不同。同样的外力作用下,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惯性小.质量力试卷习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是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具有的性质B.惯性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具有的性质C.惯性是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具有的性质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D)课堂练习第4题(全对)第19题(错24人)知识内容第三节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同时性;相等性;反向性;同性质。试卷练习第7题(错2人)课堂练习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C)3、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作用对象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同的物体上力的性质性质相同性质不一定相同力的变化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力的效果知识内容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的特点,极易混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将它们加以区别:一个力的平衡力有可能是一个,也有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合力为零一个力的反作用力只有一个,对各物体的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求合力课堂练习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线悬于天花板上,如图,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B.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C.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D.弹簧对B的拉力和B的重力(D)试卷习题第8题(错9人)知识内容第四节力学单位制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