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推荐↓精品文档悬挑板在山区悬崖高陡边坡路段路基加宽中的应用卓斌(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沈阳110005)摘要:以四川省安县雎水镇至高川乡三级路改扩建工程为实例,详细介绍了悬挑板在山区悬崖高陡边坡路段路基加宽中的应用,对同类型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具有实际参考意义。关键词:悬挑板;山区;悬崖;高陡边坡;路基加宽中图分类号:U41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6052(2009)08-0037-051工程简介四川省安县雎水镇至高川乡三级路改扩建工程为三级路标准,路基按对向双车道公路设计,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属典型的山岭重丘区,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度7.5m,行车道宽2×3.25m,土路肩硬化,宽度为2×0.5m,行车道横坡1.5%,路肩横坡4%;超高设置:最大超高8%,渐变率1/125,旋转轴为路中线。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西北部,系龙门山脉,地势较高,山脊海拔一般在1000~2500m之间,属于低中山地貌,山地经多年强烈风化剥蚀、冲刷,形成沟壑纵横交错地貌,基岩裸露处表层岩石风化破碎。本项目出露的地层由第四系及三叠系地层组成;地质构造位于江油—灌县大断裂(属区域性断裂)与高川坪向斜之间,次级褶皱和断层较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区域稳定性较差。路线部分路段所处为典型的山区V形河谷,河谷两侧为悬崖,山体边坡陡直,山顶至沟中落差达200m左右。路线位于河谷中右侧山腰,右侧山体高陡,如果开挖,一是工程量巨大,破坏环境严重,施工困难;二是原路基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若开挖支挡,将破坏原来的平衡条件,给后期的运营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原路线形不满足三级路指标,路基宽度太小。左侧雎水河,发源于高川乡大光包和横梁子两大山脉,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河水水位受季节降雨的影响较大,流量变化大,属雨源型常年河流;5~10月为汛期,其中7~9月暴雨频繁多形成洪水,期间,河漫滩均被淹没,水流湍急,冲刷严重,易对路基产生较重破坏,且路线左侧至河中高差最大达60m左右,路基加宽难以用常规方式实现。2路基总体加宽方案路基加宽方案作为本项目的重点之一,同时作为路线定线的基础必须最先确定,经过现场调查,确定加宽原则如下:上边坡较高陡,下边坡较低缓时,避免挖方,在临河侧采用挡墙加宽;上边坡较低缓,下边坡较高陡时,在靠山侧加宽,增加少量挖方;上下边坡都高陡时,在临河侧采用悬挑板或桥梁形式加宽;上下边坡都较低缓时,根据拆、迁、占的情况,选择适当位置加宽。在悬挑板结构中,当悬出宽度小于0.65m时,直接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结构;当悬出宽度大于0.65m小于2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悬挑板结构;当悬出宽度大于2m时,采用桥梁形式加宽。3路基加宽悬挑板设计根据具体的原有路基宽度,悬挑板的悬臂长度细化为0.65m、1.0m、1.5m和2m四种尺寸。对于悬臂0.65m的情况,经计算,悬挑板的厚度可采用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相同的0.24m,加强路面配筋结构,采用半幅悬板(全宽3.75m)。对于其它三种悬臂长度的悬挑板,经计算并考虑全线统一,均采用0.4m的板厚,悬臂根部的厚度分别采用0.25m(悬臂1.0m),0.3m(悬臂1.5m和2.0m),采用全幅悬板(全宽7.5m)。悬挑板下为不小于0.2m的C20素混凝土垫层。考虑到路基外缘的边坡高陡,为了保证悬挑板·73·第8期北方交通的稳定性,防止因边坡滑动失稳导致悬挑板破坏,在路基外缘设置了C20素混凝土支撑梁,对悬挑板起到支撑作用,使其受力更加明确;针对于悬臂1.5m和2.0m的情况,在路基内侧另设了配重块,并在配重块的位置设置了锚杆。另外,为了增加悬挑板和素混凝土垫层的连接,防止悬挑板横向滑动,在两者之间设置了连接钢筋。悬挑板加宽段落中,对素混凝土支撑梁外端回填宽度大于0.2m的段落,在回填段顶使用0.1m水泥砂浆对其进行硬化;悬挑板加宽段的两端,在素混凝土支撑梁的外端设置了1m长的浆砌片石段与两侧相邻的路肩(挡墙)衔接。悬挑板横向布置图如图1所示,悬挑板一般构造图如图2所示,悬挑板平面布置图如图3所示,悬挑板板端与路肩(挡墙)衔接处横向布置图如图4所示。图1·83·北方交通20094路基加宽悬挑板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由于在悬挑板和板底素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了连接钢筋,对悬挑板抗滑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