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管理施工城市道桥与防洪20()7年3月第3期柳州壶西大桥斜拉索更换工程施工控制与监测周鹏1,黄林根2.(1.广西柳州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广西柳州545001;2.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2I)()1)92)摘要:该文详细叙述了斜拉桥换索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原则及施工控制、监测的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关键词:斜拉桥;斜拉索;施工控制;监测中图分类号:U44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16(200r7)03_0070—()41工程概况广西柳州壶西大桥(原名柳江四桥)是柳州市区东西向交通干线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大桥位于柳州市西侧,在市区西部跨越柳江。壶西大桥为单塔双索面斜拉桥,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主桥及30m跨径的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30m跨径的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壶西桥塔顶标高为157.88m,桥面标高为97.58m。主桥跨径120m+120m,桥跨布置呈对称。桥梁总长约517m,两边引桥长约277m。桥宽为18m(机动车道)+2×2m(拉索锚固区)+2×2m(人行道),总宽26m。桥梁设计荷载:汽超一20,按挂一120验算,人群荷载3.5kN/m2。壶西大桥的斜拉索为双面扇形索,每一侧共26对拉索,采用无粘结钢绞线OVM一200夹片群锚拉索体系,梁上索距4m。索体采用低松弛、强度等级为1860MPa、直径为由15.24mm的钢绞线,注油后热挤压HDPE护套而成。拉索共有13种规格,最粗的为37×由15.24,最小的为8×巾15.24,全桥共有各种规格的拉索1()4根(其中有92根斜拉索,索体呈六边形,外侧布置有与斜拉索通长但不受力的补位钢绞线,即所谓假索)。锚具采用OVM200一15—19和ovM200—15—37两种,锚腔注防腐润滑脂。拉索固定端设在桥跨结构两侧的主梁上,张拉端设置在索塔上,施工时用前卡式千斤顶逐根分索张拉。斜拉索在塔上交叉锚固,一侧拉索锚同在塔柱中心线上,另一侧拉索在塔柱中心线两侧锚固。索塔为门式塔,每根塔柱底宽6m,塔柱顶宽4m,塔腿部分为厚度2m的实心矩形,塔腿上的拉索锚固段为“H”型断面。斜拉桥上部结构为板梁式结构,由主梁、内纵梁、横梁、及桥面板组成。主梁断面为宽2m、高2m的矩形,下缘挖一底宽0.6m、高O.5m的梯收稿日期:2007-ol—ll作者简介:周鹏(1957一),男,广西柳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桥梁养护技术管理工作。形槽,使斜拉索锚具不露出梁外,梁高在根部增加到2.5m。机动车道与拉索锚固区之间用防撞墙隔开,人行道与拉索锚固区之间用矮钢栅栏分开。斜拉桥主桥桥墩位于明水深约14m,覆盖层厚约8m,采用10根桩径D=2m的转孔灌注桩,桩尖嵌入新鲜岩基3m。墩身采用带分水尖的双柱式桥墩,墩身高24.3m,墩柱中心间距20m。壶西大桥工程于1991年9月破土动工.1994年8月建成通车。壶西大桥是国内第一次使用多根带PE护套的钢绞线组成拉索、并使用钢绞线群锚作为拉索锚具的大型斜拉桥。由于近年来国内在索结构桥梁中采用的拉索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个别桥梁发生了断索事故,甚至造成桥面坍塌。柳州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于2001年对壶西大桥全部拉索及锚具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结果观察到“索体钢绞线大部分已出现锈蚀,而且有的已形成严重凹坑”(见图1)。在检查中已“发现有8根钢绞线滑丝和锚夹片脱落失踪的严重现象”,说明群锚夹片的防松措施已部分失效。另外全桥的锚头螺纹、锚板已全部发生锈蚀,这将给日后桥梁的安全运营带来很大的隐患。考虑到当今交通的强度和密度都在高速增长,为安全计,决定对全桥的钢绞线拉索进行更换。图1拉索外包皮破损、钢绞线锈蚀2换索施工控制过程2.1施工控制的目的万方数据2007年3月第3期城市道桥与防洪管理施工71斜拉桥是由塔、梁、索三大部分组成的空间复杂结构体系。在斜拉索换索施工过程中,由于斜拉桥拉索、主梁、主塔等构件在斜拉索拆卸、安装工程中内力应力会发生改变,对结构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需要对换索过程进行监控。同时重新换上的新索索力和原拉索索力之间总是会存在一些差异,也需要对这种差异进行检测,必要时根据检测结果需对拉索索力进行调整,以确保结构处于良好的应力状态。因此在斜拉索换索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监控,达到符合设计期望值的基本目的。施工监控是保证斜拉索结构安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