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揣摩人物领悟写法——《人物描写一组之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鳌头镇中心小学冼凤枝教材分析:本组课文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22课《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其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作者主要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鲜明形象。设计理念:本设计紧扣单元的训练重点,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力求体现“品味语言、揣摩人物、领悟写法”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以课文为例,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写作,利用多媒体进行优化教学,提高课堂课堂教学效率,并有所拓展延伸,高度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大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读、说、写有效结合。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基本能整体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虽然以前写过描写人物的作文,但比较浅显,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却是难点。五年级学生喜爱读书,但是读中外古典名著相对比较少。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词,能正确读写“精神抖擞、破绽、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4、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1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学习中运用。教学点:1、抓住重点词句揣摩嘎子和胖墩的人物形象;2、学习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方法,并在学习中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热身:猜谜游戏,师描绘人物形象,学生猜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大屏出示:(猜中一个多媒体出现人物的名字和图片)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勇敢机智,以国家为重,顾全大局,识大体。(蔺相如)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知错能改,背上荆条,主动上门请罪。(廉颇)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前面学过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新人物的兴趣,从而回忆描写人物的一些表达方法,也为揭示课题做好铺垫。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今天再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播放电视剧《小兵张嘎》片段2、刚才的小男孩儿是谁?你对张嘎有哪些了解?他在同学们心中是一位小英雄,可他也是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正因为他的顽皮可爱,乡亲们亲切地称他“小嘎子”。(板书:小嘎子)3、小嘎子和你们一样,喜欢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做游戏。其中摔跤是他最拿手的游戏项目(板书:摔跤)。凭着他的聪明机智、手疾眼快,他也屡屡取胜呢!4、今天他又要比赛了,这次他的对手又是谁呢?(板书:胖墩儿)看到这个名字,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次,他们比赛的结果又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齐读课题。(强调“嘎”和“墩儿”的读音。)设计意图:以直观的视频初识人物,激发阅读兴趣,为走进文本,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作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嘎子和胖墩儿是两个怎样的孩子?2汇报交流1、检查生字词(1)屏幕出示第一组词语:精神抖擞破绽扳不动(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表演动作等方法进行理解。)(2)出示第二组词语:胖墩儿单褂儿猴儿似的牛劲儿冷绊子合了裆(重点指导读好儿化音和方言。)2、交流读书感受:读了课文,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