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好好说(教案)泰村实验学校徐春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掌握一些有话好好说的策略。2、努力做到有话好好说,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体会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重点、难点】1、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2、有话好好说的策略【教学过程】共同的困惑:(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和父母之间曾为了一些小事争吵过吗?你曾顶撞过父母吗?在上这一课之前,老师就布置大家回去思考了,并且要求大家把与父母争吵的过程以书面形式写下来,还有就是要大家谈谈和父母争执后的感受。下面我想请一些同学交流一下。(学生交流略)(注:教师可把这些事例中较典型的整理出来,并打印给学生,后面可以针对这些事例分析解决策略)教师总结:看来,很多同学都有相同的心理经历,就是随着身体的发展,心理的成熟,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会越来越少,隔阂也越来越明显,说话也就越来越不注意分寸,有时,还带有“呛人”的味道。这在心理上称为闭锁心理。将自己的心事、心中的想法包裹起来不轻易外露给他人,这其实是青春期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所以,大家不要为此焦躁。下面就跟着老师到心理诊所走一遭吧!心理诊所(讲述新课)1、把脉听诊首先,老师给你们把把脉,导致上面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1)主观原因:青少年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丰富,你们有一种长大的感觉,有一种亲自体验生活的渴望,你们不愿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你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一切,在心里形成了对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评判。但你们与家长在年龄、兴趣、爱好、社会经验、人身阅历等方面的不同,使你们不愿向家长倾吐心声。你们的许多想法、美好的理想往往被家长认为“幼稚”“想入非非”,为维护逐渐形成的自尊,为了免遭他人的耻笑,你们将自己的秘密封存起来,对父母或他人表现为一种抗拒。相关资料表明,青少年无论是对他人的抗拒性,还是对父母的抗拒性,反应最强烈的高峰段,都是中学时期,所以,这一时期,我们特别要有意识的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2)客观原因:当然,产生有话不能好好说的原因,也不全在你们身上,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如: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孩子管头管脚,从而引起了孩子欲摆脱父母监护的心理抵触。同学们,可能当我在分析客观原因时,很多同学好像找到了知音,把很多争吵归咎与父母,但你们有没有站在父母的立场考虑?父母可能一时误解了你,说错了话,没太在意他们言谈举止的分寸,但父母是人,不是神,你不能要求他们永远是对的。但有一点,父母是爱你们的,他们深怕你们走弯路,他们为我们解决衣食住行,为我们提供挡风避雨的港湾,想到这一点,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父母不理解,就都和他们好好沟通,敞开心扉和他们交流,真诚听取他们的劝告,他们的话总有一定道理的。书上一段话写得很好。(请一位学生朗读P58的材料)其实,文字语言中传载着文化,价值观念,语言是礼貌的象征,是人的素养的体现。我们避免与父母争端的方法就是:有话好好说。2、我们的药方有话好好说看教材P60的母子对话,提出问题:同学们站在母亲的角度重新考虑一下,怎样改动对话,才能有话好好说?(注意心理互换)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略)(参考例子)母:你到哪去啦?都过10点了,说好9点之前一定回来,你这个人根本无法让人信任!子:能让我有个解释的机会吗?母:你会有什么理由,说来听听。子:今天真实糟糕,汽车抛锚,我们必须走到下一站等车。可是这条路线的车特别少。我想达电话回来。附近的公用电话有坏了。我急得不得了,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真抱歉,让您这样担心。对不起,妈妈!母:好了,好了,快去洗洗,吃点东西吧!同学们刚才表演得不错,根据你们的表演,你们能总结一下与父母有话好好说的策略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少用命令口气,多用商量口气(如:这样做可以吗?让我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