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课型:新授课执笔:周荣忠【学习目标】掌握“恃才放旷”,“佯惊”,“佯怒”等词语的意思,能简略的复述文中记叙的故事情节。通过品读文句,体会文章中的意思,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关于作者简介。生平简介: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试着理解字义及词义。(1)禀请夜间口号。bǐng(2)行军主簿杨修bù(3)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shì倚仗(4)数犯曹操之忌shuò多次屡次jì忌讳(5)竟取匙与众分食讫chíqì完(6)佯惊问yáng假装(7)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lù竹器(8)操因疑修谮害曹丕于是zèn诬陷中伤(9)拈弓搭箭niān用两三个手指拿(10)延弃弓绰刀chāo抓取(11)其他词语:庖官主簿麾军伺察鸡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5、品读下面这句话,探讨那些字词可以看出:“公真知魏王肺腑也!”(在文章中各个细节中找到证据来佐证)“公真知魏王肺腑也!”1、2、3、4、5、6、7、二、课堂研讨1、导入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试着概述课文的主要梗概。3、研读课文(1)全文主要讲了杨修和曹操之间的几个小故事?请结合文中内容谈一谈。(提示:最好能复述,每组确定一个发言的同学)(2)在课文中找到这几个句子,并想一想加点字的含义: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魏王必班师矣。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临葬时指而叹曰径来告操(2)杨修和曹操的性格有什么特点?试着总结。(提示:尽量多概括几个不同的词,并且能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每组确定一个发言的同学)三、课堂巩固: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2、思考:(每组至少确定一名同学来作答)(1)杨修确实非常了解曹操的心思吗?算得上是“魏王的肺腑吗?”何以见得?(2)杨修之死死于哪些原因?给你的提示有哪些?事件杨修的表现曹操的态度改造花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揭发“梦中杀人”告发曹丕密谋教曹植斩门吏为曹植作答教“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