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路径探析摘要。中国经济新常态正处于过渡时期,中国的社会建设新常态、政治新常态、文化新常态正在逐步呈现和发展,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全面的社会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新常态为背景,剖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化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结构优化、集成创新、多源动力为解决策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重要性。关键词:新常态;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20XX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演讲,主题是“谋求持续发展,共筑亚太梦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随后在我国的中央经济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而面对在经济领域重点提出的新常态,相对于教育事业,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的大趋势,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进行突破性的发展更具有其深刻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教育转型有其必要性的存在,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在大的背景下向人性化教育转型,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必解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的发展在当今这个时代更有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也进一步提出发展和谐社会,而当今社会出现的功利主义,金钱崇拜思想的泛滥的问题,在人性化趋于赤裸裸的金钱和利益交易的时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教育,从根处触及;当学校出现一系列的暴力事件,不文明的现象后,关怀人性的发展已经是势不可挡的教育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们一直提倡公德而忽略己利,这种一味高扬追求集体服务意识,忽视个人所得的思想,加大了个人荣辱的挫败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不切实际的政治工具;在当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方面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虽然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另一方面空喊口号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形式主义空壳危机,在人们的心里,实质性的教育意义有所弱化;教育第1页共7页参与者的相互分离,家庭、社会、学校的不均衡参与,甚至隔离性的独立化教育,不能很好地使三者共同站在一个水平线上,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出现多元化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主导性的标准,价值取向混乱,权威性弱化,教育方法、内容、目标都远离了人最本真的接受范围和能力,忽视受教育者真正的需求,使得受教育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关联度微乎其微,从而并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人们的主体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加强,思想的多元化日趋强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抓住时机进行人性化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中办国办也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处于新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①一、教育教学结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新常态下突出人性化教育,就要在教育教学结构上进行优化。在新形势下突出人性化特点,分别从教学方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上进行优化。1.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结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遵从人性的需求,适应人性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与受教育者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激发式的教育,就如苏格拉底式的“助产术”主要是通过激发人内心深处,挖掘最真实的东西,从而让受教育者对自己有最本真的认识和最真实的追求,而不是“醍醐灌顶”式的灌输。在惯有的教育教学方法上,一直都是老师单方面的传授,所谓的“师者,授道解惑也”,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改善单方面的教导,承认二者的互补与互动性,保持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其次注意不要用空洞化的理论贯穿课堂,用丰满的榜样人物结合实际,榜样教育方法要符合人性化的实质,榜样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圣贤之辈,而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实实在在的人,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人皆有功过,一个榜样的树立不能顽固于一直坚守神圣,要教会受教育者尊重人性的善恶,理性的对待榜样可能出现的瑕疵,不能只追求“高大全”的榜样,否认出现第2页共7页一点错误的榜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