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关爱是学生成功的原动力我曾经在八年级中途转接管过一个班级,班里有个女孩子叫刘萍(化名),胆子很小,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性格却很倔强,没有看见过她和谁说话,成绩也很差,只是半个学期我都没看到她笑过一次。我是在改作业的一件事才注意到她。有一次她的作业本已经用完了,连着在封底页的前面都写上了。接着下一次,交上来的作业居然又在封底接着写了,于是我便交代她该换过一本了,她听了,点点头,没作声。谁知道第三次交上来的作业却是用一张白纸折叠订来作草稿用的作业。于是我便拿了一本自己买的新英语作业本给她,对她说:“你拿这本来写吧。”她只是迟疑地看了我一眼,和以前一样,一句话也不说。可是第二天晚自习下课的时候,她又把作业还给了我,我微笑着说:“这是老师送给你的。”可是她却说:“我不要你们的东西,我不需要别人可怜。”我一听,愣住了,没想到她竟是这样想的!我从来没有觉得是可怜她才帮助她的,这样做只是出于我作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而已。于是我便微笑着对她说:“我不是别人啊,我是你的老师啊。老师也不是可怜你,是关注你,关心你呀!”听了这话,她迟疑地笑了笑,于是我就说:“那就收下吧。”没想到她涨红了脸大声说:“不要,就是不要!”便跑走了。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很痛。我虽是班主任,又教学两个班级,对一个遵守纪律,默默无闻的学生,平时我的确很少关注她。教学十几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我这样做竟然是对她的伤害,怎么办我向教过她的任课教师了解情况,得到的和我看到的情况一样。于是我向班里的学生了解她的情况,得知她在其他学生眼里是个怪人,都说她平时不爱和人说话,性格比较孤僻,有时候还无缘无故大力摔书本,别人问她也不爱搭理,有时还会骂人,班里的同学也不太喜欢主动接近她。平时她很少说话,加上她是个走读生(就是中午、晚上回家吃饭,晚上到学校上晚自习后就在学校住宿,第二天在学校吃早餐),除了课间和晚寝,平时和其他同学接触的时间较少,所以她也没有什么亲密的同学和朋友。虽然她家离学校较远,来回的路程需要40多分钟,但是她很少迟到过,很遵守纪律,课堂也认真。后来经过了多方面了解、家访和她谈心后了解到:她是单亲家庭,她和弟弟跟随父亲,且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在家跟姑妈、姑父生活。每天放学回家,承担着洗衣,做饭;摘菜,烧水、煮菜这些繁重的家务。父母离异后总感觉自己就像被人抛弃一样,加上姑**脾气也不好,说话语气咄咄逼人的,所以姑妈、姑父的教育在她眼里是“歧视”,加上学习的不如意,总感觉别人看不起她,以至于对他人总存在排斥和不信任的心理,形成了多疑、敏感、孤僻、自卑而又倔强的性格。首先,我分析了刘萍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长期生活在一个无人关爱而又备受责骂的世界,加上学习的不如意,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为了保护自己却又形成了孤僻和倔强的性格,其实她内心深处也很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关爱。于是我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她,及时鼓励她,平时我也主动接近她,她却总是躲着我。一次课间活动时,我对她说:“刘萍(化名),老师要拿课本教案本,又要拿作业,还要拿录音机。请帮老师拿录音机上办公室去好吗?”她点了点头。我笑着对她说:“谢谢你帮了我,以后我们互相帮助好吗?”她腼腆地说:“好”。同时我又找来班干和学习好的学生,做她们的思想工作,让她们尽量主动接近她包容她,帮助她。从此以后她见到我不再躲着我了,和一些学生交流也多了。紧接着,在校生家庭困难补助开始了。那是国家实施对家庭困难的在校生补助开始的第一年,因为我知道她家庭确实存在困难,所以我便给了她一个困难补助名额。没想到公示了两天后,她交了一张纸条给我,写着:“老师,不要给我补助,不要把国家的钱财浪费在我这种没有用的人身上。”我看了感到心情很沉重,很心痛。这个平时在老师的眼里除了学习成绩差,但是上课很认真,很遵守纪律,外表很坚强的女孩子竟然是多么自卑呀!她愿意和老师、同学说话,交往,只是融化了她内心的冰山一角,要了解她,改变了她的性格和生活态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