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山》教学设计4邵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等方式理解新词。2、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3、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中拟人化的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在拓展练笔中运用这种有新鲜感的词句。2、学习文中批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旁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拟人化的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拟人化这种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2、你还记得作者介绍了冰山的哪些特点吗?【高大、形异、漂移】二、批读结合,精读课文。1、本文是一篇批读文,旁批常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还可以使我们学到批注的方法。请看,这是课文最后一处批注。(课件)放声齐读。从中我们知道,作者用了一种什么特别的方法介绍冰山的特点?“拟人”这种写法我们在积累一中初步接触了,今天,作者又是怎样用的呢?我们来看看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旁批。2、师生合作,交流第一处。A、请大家再教材中找到这处旁批,请一位同学大声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把“身高”这个词在课文中圈出来,“身高”是写人的特点的词,作者把它用在了冰山上,这就用上了拟人的写法。B、这一句中还有这种写法吗?(交流实际上写什么)圈出来【板书“圈”】。圈出来以后,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看看这种拟人的写法带给你什么感受。对比B句读。【板书“读”】。(生板书感受,师点拨生动、形象、直观等)C、你感受到形象了,脑海中出现了什么形象?(人的身体)是一般的人吗?联系这一段前面和后面的句子,数据告诉我们,是巨人。【板书“批”】。指导批注,添加,引用。(刚才同学们,已经不满足于书中批注的“形象”二字了。再次批注。形象(有趣、生动、有意思)地写出了冰山的庞大,写出了冰山在水面上小,水面下大的特点。D、批完的同学可以再读读这句话,深入感受拟人写法的有趣。。3、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学法:a圈出文中拟人写法的词句b、读句子,感受拟人的作用。c、批注我们的感受。d、再读句子,读出拟人写法的这种有趣。4、文中拟人写法仅此一处吗?对,批注提到的都还有。那么,你能用上我们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吗?特别提示:可以找新的拟人写法的的词句批注,也可以在原有的批注上再次批注。(巡视指名上台,展示时可修改)5、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各用一个词板书感受。6、同学们,作者用了拟人的写法,让大家感受到(指板书),这些都使冰山的特点有情调、有趣味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刚才大家是零散地说了、读了。现在我们再次读读3-5自然段中的拟人句,科学说明文不需要有太多感情,把我们体会到的情趣读出来。齐读。)三、读写结合,拓展运用。1、作者拟人的写法,写得有情趣;你们通过朗读表现出了这种情趣。我们再次看看最后一处批注,我来读。2、有没有想试试的冲动?看学习单。这是百科知识对蟋蟀的几句介绍,要么用上今天学到的拟人的手法写上一句,或者你接受挑战,写几句并合成一段,你行吗?(写完后,和同桌同学交流,互相欣赏、改进)静候佳音。3、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