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路线的思考VIP免费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路线的思考_第1页
1/3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路线的思考_第2页
2/3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路线的思考_第3页
3/3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路线的思考作者:柳栋惟存教育实验室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注:基础教育信息化走到今天,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那么为什么还未取得预期的大收获呢?原因有很多,笔者录下以下文字,从一个角度整理了我们实践中的经验,仅供参考。一、几个基本概念1.教育信息化对于信息化,我们生活中常常囿于技术哲学的贫乏,往往局限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与体现上。其实,信息化、数字化并不仅仅是装备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作为工作手段,我们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信息化、数字化:①物理层面――是用各类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我们工作的工具;这些手段与条件是信息化、数字化的物质基础。②社会层面――是新型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模式的建设与实施,这类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模式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介入后的社会基础之上;这类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模式是信息化、数字化的结构框架与信息流动原则。③文化层面――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感悟生活,以及不断感悟新技术中所蕴含的新型文化内核,不断积淀、不断发展;文化内涵是信息化、数字化看不见的精神内核,影响着人们各类具体行为。2.数字校园尽管数字校园离不开物理的介质,然而我们认为数字校园并不是单一的物理系统,数字校园的内核是文化与精神、它的中坚是各类具体的应用行为,它的物理基础才是具体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我们是这样来界定数字校园的――①数字校园的精神内核是一类新型的组织文化;②数字校园的框架结构是一组动态稳定的组织行为范式与流程模型;③数字校园的物质基础之一是校园网络环境与各类应用软件系统;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是新型组织结构、新型组织行为模式,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手段的建设和运用仅仅是数字化的外在表现之一。组织文化、组织行为模式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内核与逻辑起点。在这里我们将“数字校园”的界定,突破了原有物理层面的局限,揭示了数字校园从精神、社会、物质各层面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3.对实践路线的深入关注①状态型的经验目前的很多经验谈出了他们实践探索的形态特点,告诉了我们做成了什么。但是就如何做成这样状态的具体历程和路线常常不会涉及。这类经验能够为我们开展类似的实践提供很好的启发,但就实践的深入还远远不够。②过程型的经验过程性经验常常是如何做成一件事情的过程策略的归纳总结,这类经验告诉了我们如何探索的历程和做成某件事情的具体办法。这类经验配合状态型经验更能够给我们以更深刻的思想启迪。二、建设路线的相关思考1.动态的需求澄清现实我们常常期盼能够将教育信息化所有的、抑或是主要的需求清晰了,再整体行动。我们期盼着大家分头行动,逐一澄清各个具体的应用需求;然后,在整合起来,认为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需求澄清的问题。这的确是美好的愿望。学校教育有这样一个特点,理想的课程、法定的课程,只有经过教师的理解与践行,才能够转化实际的课程。教育信息化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对于一所学校,教师入职的时间有不同,进入这所学校的时间有先后,对教育信息化的感悟深浅不一,所以对教育信息化具体教育教学应用的体验感悟各有不同、差异不小。即便是已经为一些先行者澄清了的需求,对于具体的教师个体来说也有一个逐步体验感悟与理解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需求至少可以在下几个层面上呈现:教师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区域层面。从教师个人层面来说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的具体需求演进的路径与进度差异极大,从学校层面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具体应用需求澄清是建立在教师个体的实践基础之上,这也就决定学校层面的教育信息化需求必然是动态的,我们无法期待这类需求既澄清又相对稳定一个较长的时期。区域的教育信息化需求同样如是。2.必要的行为建模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期实践中,人们常常摸着石头过河,常见的开发形态是这样的:个别相关教师陈述他们的行动,专业IT公司的技术人员据此开发应用程序……这里有个方面存在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地方:一是教育教学行为的模型究竟是怎样的?我们的陈述真的能够很好地反应了相对稳定的专业行为?二是技术人员往往会沉溺在自己的使用习惯上,没有很好地考虑基本用户的使用习惯,应用系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路线的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