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杨利敏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个性化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味。3、学会关注、关爱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教学重点:1、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较准确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个性化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味。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心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幸福是什么?(自由畅谈)2、今天老师引领大家走进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一位渴望幸福的小女孩,她就是(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二、走近作者及课文背景1、安徒生。你了解吗?(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2、课件出示:安徒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自由了解)三、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小女孩现在的处境如何?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2、这篇童话写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呢?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批一批,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受?四、深入了解课文1、书读完了,来说说你的感受。2、交流小女孩现在的处境。3、教师根据画面进行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同情小女孩。五、研读点燃火柴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经”指的是什么?(点燃火柴所想象到的)第一次点燃,看到大火炉,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点燃,看到烤鹅,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点燃,看到圣诞树,渴望得到快乐。第四次点燃,看到奶奶,渴望得到幸福。2、总结:是啊,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六、通过对比,揭示中心1、幻景的美丽,现实的残酷,造成小女孩死了。2、“女孩之死谁之过?”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简单列出原因,作好记录。(1)小女孩太冷(2)小女孩太饿(3)小女孩没人同情她(4)她爸爸打她(5)是社会、是黑暗的社会。冷酷无情的,不公平的社会不仅夺走了小女孩的爱,还吞噬了小女孩的生命。小女孩的死对她来讲是一种解脱。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1、如果小女孩生活的社会是一片爱的绿洲,那又会怎样?出示课件:如果拥有了爱,那飞驰的马车会。如果有了爱,那捡了女孩拖鞋的男孩会。如果有了爱,……(学生自由发言)2、有一位小朋友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这么一首诗:用真情朗颂这首诗。3、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八、、拓展延伸1、读到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同情小女孩,都痛恨那个吞噬了小女孩的冷酷无情的社会。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2、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人贫穷,还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如何尊重、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九、结束——播放《爱的奉献》是啊,让我们都献出一份爱,让世界充满爱,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剧永远留在过去!就让歌曲《爱的奉献》来结束这节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好!我读了你的文章,非常同情你的遭遇。是啊!在严冬的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你搂着一堆潮湿的火柴,拖着大拖鞋艰难地走在冰冷的雪地里。“卖火柴了!”那凄凉的叫卖声听了让人心碎。每一户人家都炊烟缕缕,到处有过节的喜庆。只有你在这里无依无靠,过着连猪狗都不如的生活。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在天国过得好吗?我想:那里没有黑暗、没有富豪恶霸,有你的祖母的陪伴,你一定过得很开心。卖火柴的小女孩,你生活的社会,没有善良、没有正义,你饥寒交迫、无家可归。不过,在我们这个年代,有的是善良的人们。如果有人有困难,就会有好心人帮忙。我班有几位生活困难的同学,学校给他们免去了一些费用,同学也给他们一些学习用品和衣物,因此他们生活得很好。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你现在还在,我们也一定会尽力帮助你。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他的童话和过去的一般童话不同,并不是民间传说的重述。他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在英国,他的作品是青少年教育的范本,同时,他也是属于全世界的。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文字,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