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柳江县进德四中黄海珍第20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柳江县进德四中黄海珍一、教材、教学目标分析《三国鼎立》一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一、知识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之战的过程及作用2、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3、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4、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四、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学情分析:(一)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一农村学生。由于课外读物少,学生知识面狭窄,对于历史知识知之甚少。(二)有一部分学生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提高学习兴趣。三、教学方法①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②互动探讨法: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让学生互动探讨相关问题,使学生获得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四、课前准备【1】把学生分成小组【2】制作相关课件。五、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导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多媒体播放影视剧《三国演义》片头和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提问。1、播放的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什么主题曲?2、哪个同学知道三国是指哪三国?3、哪个同学能列举你所知道的三个三国著名人物?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合作探究学习新知(30分钟)[官渡之战](10分钟)1.多媒体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示意图》,教师介绍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显示袁绍、曹操图像,简单介绍袁绍和曹超的相关情况”。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官渡之战经过。让学生探讨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北方的主要原因。3.引导学生完成“官渡之战”表格: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课件显示)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想象,再现历史画面,让学生触摸历史。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和老师的引导以及提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赤壁之战](10分钟)1.设问:“假如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会有什么打算?”,过渡到“赤壁之战”,并通过播放动画片《蒋干盗书》,感知历史。教师介绍火烧赤壁的情况。2.引导学生完成“赤壁之战”表格: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课件显示)3.学生分组讨论:“官渡之战曹超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超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影响这两次战役胜负的原因有哪些?”。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历史人物。穿插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通过分析讨论,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学生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学生做笔记。[三国鼎立的形成](10分钟)1.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教师讲述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情况。学生完成表格。思考“曹操是否是三国时期的人物?”2.设问:“三国建立后,实力相当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首要的任务是什么”,过渡到“三国经济的发展”。学生阅读课文,简要回答。指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和外国势力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3.布置课后思考:“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使学生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意义。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结合当今时政,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课堂小结反馈练习(5分钟)课堂小结:1.归纳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采用歌谣小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