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摘要: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本文拟从思想和教法上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关键词:农村语文学困生成因教法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他们不喜欢语文,不喜欢上语文课,懒得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还有的不知该怎样来学习语文……如此这些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老师家长的原因。为了让我们的工作更能促进学困生的学习和进步,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来开展工作。一、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语文的氛围1.对学困生多点爱心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杜拉泽指出:“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教育的智慧源于对学生的尊敬、热爱和责任感。对于学困生,很多老师会认为“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于是对他们不屑一顾。殊不知这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他们可能因此而自暴自弃,走向极端。所以老师更应该对这些孩子倾注爱心,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和他们沟通交流,坚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不歧视,用爱心和尊重唤醒学困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渴望。李静同学是个学困生又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前年,她爸爸在工地上不慎跌落死亡。课堂上,不敢出现爸爸、父亲等敏感的词语,一次作文课,他让同学们写《爸爸妈妈他想对你们说》,李文静一个字也没有写,却伤心地哭了。于是,他赶紧和她进行交流,并进行心理疏导,希望她做一个坚强懂事的孩子。2.对学困生多点鼓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人人都希望得到鼓励,比起一般的学生,学困生更加渴望表扬与鼓励,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或是一次助人为乐的好事、一次积极主动的劳动等,都要及时给以充分的肯定。当我们鼓励的眼神落在他们的优点上时,他们会欣喜不已;当这份欣喜化为学习的动力时,自然,他们会在学习之路上不断地收获,会慢慢地远离学困生这个群体。小明是个连字都写不好的学困生,有一次他在练字,看着他完任务似的写的飞快,我禁不住问他想写好吗?他说想。那就认真写一个让我看看,当我看到他写的比以前好一点点的汉字时,我不由的大加赞赏,因为我知道与其实话实说,还不如来一个善意的欺骗,于是每次语文课堂我都会让他认真书写,然后再表扬一通,效果很明显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家校的合作与交流1.帮助学生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欠交作业、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发呆、对考试成绩抱无所谓态度、抄袭作业或让其他同学代做等。作为老师,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不良行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多花时间和精力,学困生身上的这些不良习惯是可以纠正的。上述所说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我班王平同学身上都得到了体现,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话,帮助他认识到这些习惯的不好,对学习会产生永久的不良影响。在端正他的态度之后,我在实际行动上对他进行了监督:若是发现他上课不认真,就及时地提醒他,抽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提问;作业若是没有完成,则让他在课余的时间里,在我的办公室里完成并给我检查。在不断的努力中,徐某也渐渐地改掉了身上的好多缺点,投入到学习中的热情也越来越大了。2、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一定要摸清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等情况,把他们的学习分为一定的层次。备课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梯度性。上课时,可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在分组时要把他们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中去,以优带差,以优助差。同时应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提出稍难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让每个成员都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讨论,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