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创作手法对作文教学的借鉴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的源泉在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流行歌曲无疑是学生的兴趣点,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方式。一、借鉴流行歌曲的写作手法(一)连用名词勾勒意境触发联想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於我的那画面——方文山《爱在西元前》方文山《爱在西元前》开头只用了四个名词——祭司、神殿、征战、弓箭就铺设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场景,彷佛就像回到了神秘古代文明,见证了遥远的过去,眼前随之就出现了一位身背利箭英勇征战的骑士形象,甚至清晰可见他坚毅的神情。这让我们立刻想到了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六个名词的连用便勾画出一片凄凉、萧瑟的意境。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的男子,形单影只,漫步古道,追忆似水流年。一种对平凡、朴素的恬静生活的渴望与浪迹天涯举目无亲的内心悲凉也很快漫上心头。如果学生写作文能善用几个词构建一副画面引人联想,将虚实相结合,那么,语言运用能力将更高超。(二)巧用意象营造气氛回味意韵故乡、童年、小船、阿娇,这些迭出的意象,勾勒出故乡的轮廓,像写意画,既朦胧又清晰。乡情、亲情、友情,这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心灵,雕刻出深深的印迹。美好的回忆,又引出浓浓的乡愁,是温馨的港湾,似酽酽的烈酒。《弯弯的月亮》广为流传,经久不衰,自有她特殊的魅力。当我们在写回忆性的文章(如童年追忆、儿时回想)或是想象性文章(一百年后的生活、太空遨游等)开头部分或片段展现时即可运用这种方式,让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同时也意韵悠长。(三)善用修辞饱含感情激起共鸣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FourInLove《一千零一个愿望》当想到巧克力糖时就很自然的想到它的丝滑和甜蜜,这句歌词就运用人们生活中常有的体验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之情表达得具体形象而又可感。我把梦撕了一页,不懂明天怎么写。——阿杜《撕夜》“梦”怎么可以撕下,“明天”又怎么能书写,词作者是把“梦”和“明天”都作为纸张来描绘。这是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我”对往事追悔莫及和对未来迷茫无知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此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菊花的黄”与“笑容的黄”混淆一起,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因分别的久远与思念的过度,被思念者的形象会在思念者的脑海中变得模糊这一真实的常人都有的体验,自然动人。像这样的例子歌词中还有很多很多,它们似一只只插上了美丽翅膀的蝴蝶翩翩飞入我们的心里,如若我们的作文文字也能插上这样的翅膀,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呀!(四)点染环境衬托情感让人陷落《菊花台》“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北风乱”“朱红色的窗”“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中月弯弯——悲凉,北风乱——烦乱,阁楼——高而悠远,漫长的夜——永无尽头,衬托出一位柔弱的女子无限孤寂的形象。由此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李煜的那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又恰与歌词后面的“你的影子剪不断”相照应,歌词纵横交错地编织进许多的古典诗句与意境,不断地刺激着你对相关诗词的联想,让你慢慢陷落在歌曲的“城池”中。而我们的作文孤独时写月光,烦乱时写车流,愉悦时写繁花,感受严寒时写风雪,感受酷热时写烈日……将会更丰富、更传神。(五)细节刻画突现人物形象传神《为了谁》这首创作于1998年抗洪抢险的佳作,仅用“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两句描绘人物的状态,就塑造出一个个不怕困难、竭尽全力、为民造福的人民子弟兵的形象,赞颂了他们高尚的情操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正如《卖炭翁》仅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样简练的笔触就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