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武桥中心小学屠金花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科书第48-4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操作活动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猫吗?师:老师家有一只猫,它平时最爱玩一样东西了,你们猜猜是什么?我把它拍下来了,我们一起看看吧!现在你知道是什么了吗?学生指名回答:毛线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1)变曲为直教师出示毛线:谁能说说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预设: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师: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2)初步感知线段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问:谁能说一说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老师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提问:你们知道线段有几个端点?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请两人合作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4)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小组合作,直直的,有两个端点,)(5)认识线段的示意图,构建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采用课件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先和同桌交流,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1)到生活中找线段。师:线段是个小淘气,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找出她们吗?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直直的,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师示范指导)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先观察,寻找,和同桌说一说,再展示)(2)到图形中找线段师:你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线段有时还会藏在图形中噢!你们发现了吗?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里面藏着几条线段,先和同桌交流,再说给我们大家听。(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3)折线段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纸上留下了什么?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不一样长的折痕吗?再动手折一条线段。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三、学习画线段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那么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结合线段的特点来画线段。)动手画一画,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