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鄱湖第二医院内窥镜室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的目的,给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制定消化内镜的风险管理方案,首先是提高内镜诊疗质量,其次是降低内镜检查风险。本方案不包括腹腔镜的有关事项。一、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是医师必须履行的义务,也就是说当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治时,基于诊疗协议,在没有特殊情况时,有义务向患者说明其疾病的诊断、计划实施的治疗方法及随之带来的危险性,若有其他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有义务说明其利弊及预后等。(一)内镜检查的知情同意是为了达到如下目的①通过知情同意能够加深内镜检查者和被检查者之间的信赖关系,这种信赖关系对顺利的进行内镜检查或治疗是很必要的,向被检查者提供了十分详细的情况,使其能安心的进行内镜检查或治疗。②知情同意的实施,使内镜术者及受检者共同理解了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安全的进行内镜检查。③内镜检查或治疗无论怎样毕竟是侵人性操作,从风险管理的观点考虑实施知情同意是必要的。(二)内镜知情同意的方法①口头做简单易懂的说明。利用说明书或录音带等辅助手段也是有效的方法。②通过提供客观的情况得到受检者的理解。说明的内容和受检者是否承诺应记录在病历上。③最好制定说明者、受检者双方签署的协议书。(三)内镜知情同意的内容1受检者的疾病状态。2准备实施的内镜检查或治疗的具体内容。3建议内镜检查或治疗的理由。4.内镜检查或治疗的预期效果。5内镜检查或治疗可能发生的危险。6代替内镜检查或治疗的其它方法。7.如果不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的后果。二、做记录做记录的目的是为患者保存内镜诊疗的信息,必要的事项进行正确记录保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内容要便于第三者理解。(一)术前记录I术前诊断、观察经过、治疗目的等。2,既往史、现病史、辅助检查所见(X线检查,血液检查等)。3.有无对药物的异常反应。4.有无内镜检查的禁忌证。25.是否使用抗凝剂。6.记载知情同意内容的同意书。7.保存对患者进行的调查询问资料。(二)术中记录1.施行诊治的日期。2.内镜医生、助手的姓名。3.内镜图像、观察所见,诊断、治疗内容以及检查或治疗方法。4.使用器械、药剂(给药方法及用量),采取标本的名称(组织、体液等)。5.患者的状态、循环功能的监测记录。6.有无并发症及其内容。(三)术后记录I.使用镇静剂时,要一直观察记录其镇静效果完全消失为止。2.术后处方、检查及其它指示内容的记录。3.下次复诊日的记录。三、内镜检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目的是非常广泛的,如癌的筛查,疾病的诊断等。2外内镜治疗还用于对消化道异常状态的修复。3实施内镜诊治时应首先明确这些目的,同时还应该考虑施行内镜诊治的利弊得失,同时向受检者说明与知情同意相关的重要事项。4决定内镜适应证时,应先考虑受检者的主诉、病史、各项检查结果、一般状态等,然后再作央定。5施行内镜检查前,应考虑受检者的痛苦、合并症、偶发症,应参考各医疗设施检查的标准,决定是否施行检查。6活检或黏膜染色等有助于内镜诊断,由于活检可损伤消化道黏膜,染色等可给受检查者带来痛苦,应做到适可而止。7单纯为了研究目的施行活检或染色等,必须取得受检者的同意。8禁忌证分为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a绝对禁忌证是指插入内镜可带来生命危险。b相对禁忌证需要权衡内镜检查的利弊决定。并且,技术的适应条件还需要依据内镜器械和技术的进步。例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的适应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变化。c要充分注意技术水平和术者的能力来决定适证的选择。决定适应证时应注意:要掌握受检者的症状、病历、各项检查的结果及患者的一般状态。四、术前准备及处置A术前处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检查时的漏诊,防止治疗时的偶发症,并使检查和治疗能顺利进行。B确切掌握妨碍检查及治疗的一些事项及每个受检者的状态是十分重要的。C术前准备因不同的检查、不同病人而异。(一)术前必须掌握的重要事项31循环,呼吸状态。内镜检查及治疗对呼吸,循环状态有很大的影响,要特别注意有无高血压,心脏病。2有关出凝血机制情况。出血倾向的患者,在内镜检查或治疗时有危险,内镜治疗时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