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三、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四、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皮尺、实验记录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的手里有一辆框架式的小车,你能想出什么方法让他自动行驶?生:(窃窃私语地讨论,课堂较活跃)师:既然大家想讨论,不妨勇敢地交流讨论起来吧。师:把你们讨论的结论告诉我!请踊跃发言。生:装一个帆,用风作动力。生:装电动机和电池,用开关控制。生:用手使劲一推,也可以行驶一段距离。生:装个气球,吹满气,可以帮助小车行驶。师:很棒!你们说的很不错。但是我现在提高点难度,我手里有根橡皮筋,你能用橡皮筋驱动它吗?(拿出橡皮筋)师:大家讨论一下,动手试试看。生:(小组研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师:展示一下你们的做法。(挑选几组汇报)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课题)师:看了刚才同学们的做法,我们发现了有效固定皮筋的办法。(教师帮助全班选择比较好的固定皮筋的办法,棉线固定作为其中的一种推荐。)各组修正自己的小车。(教师巡视)(二)新授师:老师请几个同学来展示一下小车的行驶状况。(请几名学生演示)师:大家从刚才几位同学演示的情况中看出什么了吗?生:自发讨论。师:谁来说说看?生:有的行驶近,有的行驶远!生:有的往前开,有的往后退!师:很好,大家的观察很仔细!我们把这些问题列在黑板上,逐一解决,好不好?(教师板书:远近,前后)生:好!师:为了后面研究的方便,我们先来解决前进和后退的问题,好吗?生:好!师:不要光叫好,你们得有实际行动!生:(笑)师:你们对前进和后退这个问题怎么看?动动手,动动脑!生:(研究起来,速度很快,有人举手,自信满满!)师:这么快?你们很聪明啊!大家说说吧。生:老师,皮筋缠绕的方向跟前进的方向有关,轮子往后旋转,车子就前进,反过来转,就后退。师:非常好!大家意见呢?生:同意!师:那好,那我们就来研究另外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小车行驶的距离跟什么因素有关?讨论一下!生:(讨论)师:说说你们的想法。生: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少对行驶距离有影响。师:很好!还有么?生:(沉默)师:看看你们的器材?(教师将几根皮筋晃动)生:(恍然大悟)我知道!我知道!师:说说看!生:如果用两根皮筋绕的话,行驶距离可能更远!师:很好,那我们就开始研究。为了研究的效率,我们来个“各组领课题”吧。想研究“缠绕圈数”的小组和想研究“皮筋根数”的小组各自认领课题吧。到我这里来领取各自的研究表格。生:(领取表格)师:好,现在各小组商量一下,你们的实验应该做?比如,应该研究什么,分几个步骤?分工怎样?生:(学生讨论)师:汇报一下。先告诉我,你们认为“行驶距离”与“皮筋根数”以及“缠绕圈数”有怎样的关系?生:我觉得跟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绕的越多越好。生:我觉得皮筋在轮子的轴上绕的越多,车子速度越快。生:我们也跟他们想的差不多,我们感觉皮筋根数越多,行驶的距离越长。师:那你们准备怎么设计实验呢?生:(沉默,无人举手)师:你看看下桌上的实验材料,再讨论一下。生:(讨论)师:说说看你们的想法。生:我觉得应该设定一个起点,这才公平。(学生没说完,教师插话)师:是啊,研究的是后要考虑一些条件的一致性,这是一个什么实验?生:(齐说)对比实验!师:(看着那学生)真对不起,你说的太好了,我情不自禁的跟你一唱一和了!你继续吧!生:(笑)设置一个前点后,就可以实验了,先绕3圈,再绕5圈,然后7圈。看看每次行驶距离,用尺量一量,记录下来作比较。师:说的很好!掌声鼓励!那么研究“皮筋根数”与“行驶距离”之间关系的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