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导学案二年级学科:数学课题第一单元认识线段课型准备课+展示课使用时间:2013年9月日星期主备人:学科组员:学科组长:三备人:【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册课本第5、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内容提要(描述主要教学环节与内容要点)时间教学操作流程学生学习事项学生要做什么(问题、任务、活动、作业)学生用哪种学习组织形式来做(个人、双人、小组、全班)。学生用何种方式表达呈现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教导事项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布置与指导∕讲授、提问、举例、演示、板书……);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反馈。预设点拨问题教师教学储备(相关课外知识、课内知识、探讨的重点问题)一、导入新课5分1.独立思考、个人汇报。1.感受线段的“直”。谈话: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小根毛线,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这根毛线开始。请同学们将毛线摆在桌子上,我们来观察观察: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预设1:毛线是直的。预设2:毛线是弯曲的。点拨: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怎样?预设:直的。(板书:直的)师:举起你拉直的毛线。大家看: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直直一段一、课外知识: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线段AB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相对于直线而言,线段多了两个端点;相对于射线而言,线段多了一个端点。1就是“线段”。(板书: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都是直的。二、课内知识: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三、探讨的重点问题:掌握线段的特征。二、明确目标1分全班齐读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三、小组学习与展示18分1.小组合作、交流代表汇报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全班交流布置任务+板书重点知识+点拨1.教学例6(认识线段)(1)出示两根毛线师:谁知道这两根毛线哪根长哪根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预设:拉直后一头对齐在比。点拨:现在你们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小结:像这两条拉得直直的毛线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端点就是这条线段的两头,可以用两个端点表示。(2)认识线段是直的。师:我把手上的毛线放松,它是线段吗?预设: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点拨: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3)找线段、量线段。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预设: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课桌边……。点拨: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能找出那么多的线段,像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课本的边有多长吗?动手量一量吧!2.教学例72师: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说说你是怎么画的?预设:从零刻度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点拨:对的,说明同学们前面学的认识厘米掌握得比较牢固。四、当堂检测6分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全班交流板书+辅导+检查1.完成课本第5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课本第5页做一做第2题。3.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五、小结2分独立思考,个人汇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六、拓展提升3分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全班交流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2题。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