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史料教学问卷调查统计及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应用存在问题研究分类: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和分析缘起:“史料解析题”首次出现于1989年高考历史试题,高中历史教科书1992年第一次直接引述史料作为教学内容。而新课标下的教材除了打破人教版一家教材并实行专题模块史体例外其一大特征在于大量史料呈现和史论结合不仅是方法更是教学内容。近几年来高考改革不断深化,文综试题中历史部分材料解析题比重越来越大。材料解析题对学生史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全面、准确把握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调理化总结表述。因此,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成为倍受关注的话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李稚勇教授在《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中认为“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史料与史料教学是否真正了解或认可;教师是否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进行史料教学;史料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如何改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还在探索中。调查情况统计(数据样本)说明: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情况为我校历史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设计了本次问卷,并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一、你认为史料是指:28.2%的学生认为就是历史文献资料。6.5%的学生认为是历史遗址、雕塑实物资料。2%的学生认为是新闻资料。2.5%的学生认为是文化名人的评论资料60.8%的学生认为是以上所有的内容。二、你对历史史料的了解与学习主要来自(可多选):有54.34%的学生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来了解并学习史料。有69.56%的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并学习史料。有78.26%的学生通过课外书了解并学习史料。有65.21%的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了解并学习史料。有73.91%的学生都是通过多渠道了解并学习史料。三、对教材中的历史史料,你认真读过吗?仅有15.20学生仔细阅读过。30.43%的学生浏览过。52.17%的学生只对较感兴趣的浏览一下。2.20%的学生根本没有看过。四、教学中引入一些史料,有助于培养你独立思考和解决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吗?31.9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57.40%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6.38%的学生认为不太清楚。4.30%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五、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补充相关历史史料吗?64.44%反映经常。35.56%反映有时。六、你认为哪种史料教学方式更有效?17.39%认为教师先讲解,再展示相关史料内容。41.31%认为教师先展示史料,再就相关内容讲解。32.61%认为教师先列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史料。8.69%认为教师先展示史料后提出问题。七、对于教师课堂上展示的历史资料能否看懂?73.91%的学生都能看得懂。23.91%的学生只能看懂部分内容。2.18%的学生大部分看不懂。八、课堂上哪一类史料你最喜欢18.36%的学生喜欢纪实。63.26%的学生喜欢影视。4.10%的学生喜欢图片。12.24%的学生喜欢古文献。2.04%的学生喜欢名言及评论。九、对于老师课堂中采用史料教学有73.91%的学生喜欢。有26.09%的学生觉得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学生们喜欢的原因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历史知识,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更直观便捷地了解相关历史内容。学生认为不喜欢的理由是:有时史料过于冗杂,看不懂的太多;课时紧,用史料教学耗时长。学生在对课堂史料教学的建议中提到更多的是希望增加丰富史料但要多补充一些简单易懂精炼短小的史料;多放一些有关视频和图片资料。对于一些古文或名言评价类史料,希望老师先讲解后提出问题。分析得出结论:一、学生对于“史料”的范畴理解是不完全到位的,但是学生的理解符合中学历史教学要求。所谓“史料”就是指那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历史学界公认的这一定义比学生所认为的“史料”范畴小的多。而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独立人格、增强学生能力。基础教育在知识传授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问题上最大的特点可能在于其探究性较弱(与高校历史教育相比),主要是传授历史学家公认的基本史实与规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