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VIP免费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1/6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2/6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3/6
《孔子》教学设计——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作者: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中心学校武淑君一、概述:·课名是《孔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孔子》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笫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二、教学目标分析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第一课时)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并通过自主学习利用信息化资源相互交流解答。三、学生特征分析通过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孔子学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孔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再经过《孔子》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对课文主人公孔子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学生思维活跃,对使用信息化资源进行学习兴趣浓厚、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1自主设疑、自主解疑、交流汇报、质疑再探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信息化资源,鼓励学生在屏幕上抓住重点词、句子、段落圈圈画画,对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富有内涵的语言进交流与评析,解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思考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五、教学资源和工具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资源课件网络链接:孔子故事《论语》六、教学过程环节第一阶段:复习导入,了解学生对孔子的认识(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第二阶段:自主探索学习课文3-7,了解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自主设疑、自主解疑、利用信息化资源交流汇报,体会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第三阶段: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学生进入老师提供的资源网站进行扩展阅读,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孔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积累习惯。七、教学评价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4)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并且用自己的话流畅地把儿歌读给小伙伴听,说出韵文的规律。(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10首有关夏天动物小诗及科学常识小短文,用这些知识解决课文疑问。(6)创造性思维:创作的小短文、小诗、儿歌等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具有新颖性。八、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1、指名学生完成PPT出示填空题,通过复习引入,2设疑自探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孔子,有了哪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填空题2、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是一位伟大的人物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呢?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学生选定有深度的问题。填空题后全班齐读。2、学生根据写人文章的特点,自己寻找探究的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孔子生平及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的了解,并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设疑自探,既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有重点的提问能力,因为是自己提到的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解疑的兴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