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姓名:(2015-1-9)《孟子两章》同步训练鱼我所欲也一、生字箪()蹴()羹()死亦我所恶()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2、患:3、辟:4、箪:5、蹴:6、得:7、乡:8、何加:9、恶:10、辩:11、义:12、勿丧:13万钟:14、贤者:15、苟得:16.呼尔:三、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四、思考题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附“四书”:《》《》、《》、《》)2、归纳段意:第一段:第二段: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问题,请写出原句:(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7)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什么?1(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2)人的本心是什么?(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5、拓展延伸: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诗句:(1)(2)6、应用。(1)本文孟子用“”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发:于:畎亩:举: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降:任:于:是:苦: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恒:然后:困:衡:虑:作:征:色:喻:入:拂:出: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答题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2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