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中写大自然中景物目的是什么?2、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生命有限。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明一去不返。3、本诗借物言理,说明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生亦如此!请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谈谈自己的认识。答: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2、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得好?3、“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效仿古代的隐逸之士。1、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思念家乡,想念亲人2、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作者捕捉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点题。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赞成。作者希望出仕为国效力的精神值得肯定。不赞成。应该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不更好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你对作者不甘于隐居山林,而希望得到引荐,突出他出仕愿望是怎样看的,并说出理由。2、这首诗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答:“蒸”字活现出雾气笼罩蒸腾的飘缈之感;“撼”字极写洞庭湖水澎湃动荡的力量之大,仿佛有撼山动地的伟力。3、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情景交融。请想象描写出烟波江上日暮之景,并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答:傍晚时分,站在黄鹤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全然看不到家乡在何处,望着江上弥漫的烟波,更加使人忧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一片绿绿的芳草覆盖。《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