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的文化内涵杨丹刘大旻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世界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因此,园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处处以中国文化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本文对山石、水体、植物、建筑这四大园林要素中的所蕴涵的文化思想进行简述,以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设计与景观要素。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文化前言在中国人们把对自然山水的欣赏与崇拜,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观念,将这种观念与古典哲学思想作为指导,在自己的生活空间范围内营建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山水——园林景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到魏晋时期寄情山水的隐逸趋向,以及唐宋的山水诗画、游记文学……经过历史漫长的文化沉积,使我国古典园林处处蕴涵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园林设计中,对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的设计极为重视。其中山石的设计以假山石为主。江南的私家园林中绝大多数有着引人入胜的假山设计。如:苏州的网狮园就以山石的设计而著称;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水的运用,常采用是一种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手法,水在中国园林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通常情况成为园林的构图中心。如北京的颐和园中以昆明湖作为全园的主体统领着全园的构图;中国园林中植物的设计非常讲究,在设计的同时常赋予植物以生命,拟人化意境的设计随处可见;建筑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虽不占主导的地位,但其在园林景观的营造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是园林的灵魂和生命。而园林“景”的灵魂则是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形式,传递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理念。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一)“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了道法自然即的哲学思想,庄子进一步得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念。这些思想的形成,引导了中国人“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标。”(《中国园林艺术浅说》)。“道法自然”是古典园林的创作思维方式。古人造园好于崇尚自然、融于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国古代园林的思想和形态特征,其主题是尊重自然,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可概括为“取其自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天,在此即自然)。所以中国古代园林中山石、水面、林木、建筑都是那么的自然生动,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奇峰怪石,各有其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使人“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美”。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步移景异”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利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美景。(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内涵“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核心。“意境”中“意”是寄情,“境”是借物,借物抒情、景情交融而产生意境。因此“意境”是以景为情、心为画。在园林景观中,高度发挥了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感受,在体察感受中,使游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体悟力,将鲜明、生动具体、自然的艺术形象纳入“虚怀”,在广阔的心理空间自由创造,让心灵境界得到提高。“言有尽而意无尽”,园林因意境而生灵魂,充满了鲜活的生气。“情景交融”、“虚实相1生”、“境生向外”构筑了艺术意境。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所蕴涵的深层内涵。(三)“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特色隋唐时由秦汉建筑公园发展到山水宫苑之后,诗情画意开始逐步写入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的意蕴,体现画的境界,处处表现出一种诗情画意。中国古代文学中,园林景观成为古诗人写景寄情的主要内容,成为诗中不可缺少的“景”与“物”。在盛唐时期出现“诗画园林”以来,深深地影响着后代在园林设计的创意及布局构景。中国园林犹如诗画,并集大自然之精华于一园。在游览园林时都可以观赏到如诗如画的园林景观。如:园林中常用诗词命名景观,主题多以楹联或匾额来表达。如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