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安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勘察和地质概况,本小区地处IV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此土质不利于基坑开挖。化粪池数量100m34个,20m31个,其中2个属于深基坑开挖,深度大约在6米左右,且工期短,开挖时间刚好在雨水较多季节,使本工程开挖难度增大,为防止开挖造成塌方及雨水的破坏,特制定本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属事故多发分项,而本工程为大开挖和人工放坡综合施工,所以必须严格按施工安全要求放坡,放坡系数不得小于0.33。本工程采用0.75。分层开挖,首先了解地质报告,地下各种埋设物,做好施工现场防洪排水,保证施工场地排水畅通不积水,可在基坑周围设截水、排水沟。距坑边1.5m处各设一道涂刷鲜明颜色的防护栏,固定牢固,立柱间距不大于2米高度不小于1.8m。于基坑西南、东北角设一专用人行爬梯,供人员上下基坑之用。爬梯侧边有两道防护栏,入口有鲜明标志,夜间设红色警戒灯。土方开挖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工程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时,应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连续地进行施工,尽快完成。(详细尺寸见基坑开挖示意图)因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标高,断面准确,土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在开挖时要随时注意检查,挖出的土除预留一部分回填,其余的全部运到弃土地区,以免妨碍施工。2)为防止坑壁滑坍,在坑顶两边1.5m内不得堆土,在此距离外堆土高不得超过1.5m,并按要求,坑壁应作有斜率的边坡,或作临时支撑措施,本工程基坑放坡为1:0.75(高宽比)。二、设计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BJ120-99)2、《建筑基坑技术规程》(GB62/25-3001-200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6、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三、施工部署开挖前准备工作:(1)、基坑开挖使用机械挖土,使用机械为:反铲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2)、基坑开挖前须劳动力到位,约40人,正常提供水、电及工人住宿。四、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高程控制网引测——定位放线——基坑围边支护——基坑挖土——清底1、定位放线: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线及规划图,采用DJ2经纬仪及钢卷尺,按建筑物的定位平面图的周边相对位置做引桩,将主轴线引测到龙门桩上,然后根据开挖深度放开挖线,放宽应考虑基底周边须留1000mm宽的工作面,并根据实际情况放开挖线、放坡线。2、高程测量:a、在本工程适当的位置设置临时性水准点。做为本工程基坑开挖标高测量的高程基准点。b、高程测量由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提供的高程点为依据,按二级测量进行作业,将往返测回和二次仪器高度法结合测量,以控制测量精度,每一次测前后误差不超过1mm。c、基坑大开挖时,坑底标高以坑壁腰桩尺量控制。为保证坑底的平整度,沿坑底面纵横方向拉线交叉复核。五、基坑开挖1.作业条件:(1)、清除挖方区域内所有的障碍物,如地上高压、照明、通讯、线路、电杆、树木、旧有建筑物及地下给排水、煤气、供热管道、电缆、沟渠、基础。(2)、在施工区域内做好临时性排水设施,接到原有排水系统。场地向排水沟方向要有成不小于0.002的坡度,做到施工场地不积水。(3)、完成测量控制网的设置,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准基点,计算挖填土方量,对建筑物做好定位轴线的精确控制测量和复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4)、完成必须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设施、生活设施、机械进出通道、土方运输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线路等设施。(5)、机械设备运进现场,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使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施工操作工艺:(1)、本工程机械化开挖的同时需配备人工修边坡,清底等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开挖方量及工期需要,开挖时必须分层开挖、(2)、分层开挖的方法:选用一台装载机开挖,挖深到4米左右,即第一层顶部,然后二次放线。再选用挖掘机挖至底标高上200㎜左右。剩余土方人工清底,以避免扰动地基。(3)、自卸汽车数量应能保证挖掘机、装载机连续作业。(4)、在分层铲土的同时,挖出土方运至弃土场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