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遵循“五度”缔造高效课堂VIP免费

遵循“五度”缔造高效课堂_第1页
1/3
遵循“五度”缔造高效课堂_第2页
2/3
遵循“五度”缔造高效课堂_第3页
3/3
遵循“五度”缔造高效课堂湖北省襄阳市迎旭小学姚建毅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滔滔不绝、激情四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一些学生“神游课外”、表情漠漠,好像课堂是老师的事;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展示,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在樊城区大力推进课堂改革的今天,如何缔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要遵循“五度”。一、参与有热度樊城区“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一旨、二主、三究、四学”。即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体现“课堂以探究为主线、探究以自学为主线”,进行“个体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启发引导探究”,流程是导学、独学、互学、评学。这种模式就是教师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充分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去亲历新知的发生、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使其自主获取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发现新知的思维习惯和水平,提高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基。简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那么,学生就要克服长期以来依赖教师的“惰性”,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索取,那么学生必须具备参与的热度,必须要动起来,让积极参与变成习惯,让学生在精神面貌、参与状态上发生质的飞跃,只有这样,课堂才能高效!二、探究有深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这个理念教师都知道,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探究有深度。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常见的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有位老师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提问:“西沙群岛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物产?景色怎样?”请分小组讨论。教室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小组讨论漫无目的,缺乏有效引导;有的小组只是优等生发言,其余当听众;有的小组只是象征性的说上几句。整个课堂看似活跃,其实是散乱的活跃、假活跃,而教师反而显得无所事事。这样的问题缺乏深度,使探究活动大打折扣。如何让探究有深度?笔者认为在学生个体思考基础上,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比如有位教师上《田忌赛马》时,围绕“齐威王很笨吗?”尝试探究教学处理。结果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得意洋洋、轻蔑、目瞪口呆”等得出“他是一个骄傲的、没有什么头脑的人。”学生对孙膑就很自然产生敬仰情绪,因为他不但知马而且知人。这样的深入探究对丰富文本、促进学生思维训练都大有裨益。三、精神有高度高效课堂特别怕“浅”——浅阅读、浅思考、浅讨论,因为这必将带来“浅收获”,在这一系列的“浅”中绝不可能增长的是学生的精神高度!而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最大程度来自课堂——这人类智慧的殿堂。所以真正的高效课堂,学生所获取的不止是技术、语言层面的东西,更是一场酣畅的、富有效率的精神增长之旅。特别欣赏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长相思》。为了追寻诗作者为何心生如此思念,教师引用了作者写过的另一首词《菩萨蛮》里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然后启发学生分别以作者的妻儿、父母、兄长问作者“何事轻离别”。这时教师扮演作者的身份说道:“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像是在自问,又像是遭受不解时的愤懑。学生们重又回到《长相思》——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问我的老父,我是轻离别吗?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想再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遵循“五度”缔造高效课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