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教的就是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作文指导湖北省赤壁市第二实验小学徐雪莲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国培计划——骨干老师高端研修项目第二阶段的任务学习——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目标”中讲到:“阅读教学教的就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可能描述为掌握阅读方法。“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这两点。”——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记得开始教书的几年,备课就是拿起备课手册一抄,然后上课照着备课一念如果突然说要听课,那就弄得措手不及。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不断地学习,开始明白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他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他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他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在这次的国培中更加明确了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做了些尝试:一、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比如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前,我先让学生了解封建帝制刚刚灭亡时的中国政府是怎样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软弱使列强们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当时的中国已是最危险的时候,国人不断遭到欺凌,用历史知识为背景导入新课,让学生从中感到悲愤和痛心,激发他们认识周恩来的兴趣,然而走进文本,熟读生字新词,弄清文中所讲的三件事情,理清文章脉络,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布局谋篇。二、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内涵。一篇文章只要善于抓住重点句子,对于理解课文内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执教<<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抓住文中的中心句: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先让学生去理解,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遣词造句在习作中的重要性。三、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如第五单元有关写景文章,写作方法很独特,文章结构都是总分总式,自讲解<<颐和园>>中游览写作顺序后,学生的游记都写得非常的好,所以文章的写作特点很有必要强化,并让学生要学会运用。积累作家的写作手法,从而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四、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课文讲完以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如<<观潮>>这篇文章我让学生背诵了三四自然段,其中一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很多同学把这一句形容在瀑布声、雷声等表达上。所以让学生背诵课文优美片段有利于学生的习作。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续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教完《小木偶的故事》续写了一篇《小木偶的故事续集》,学完《颐和园》后仿写一篇游记《难忘之旅-----赤壁陆水湖》,学完《爬山虎的脚》后仿写一篇植物。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方法,作文教学则是让孩子门学会如何应用。现在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就感到头痛,无内容可写,写起来空洞、乏味,再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的作文。长度就更不用说了,半面的、一面不到的比比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写起来杂乱无章,无中心、无条理。二、学生不注重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写出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