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87集請掀開經本二百零八面,倒數第三行,請看註解第二條。【施者、受施、施物,約此三方面之因緣,已千差萬別,說之無盡。何況三方面倘不聚會於一時一處,仍無此一法施之事發生也。而聚會又非緣不可,由此可知,一切事莫非因緣所生者。】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大而世界,小而微塵,無不是無量因緣。這樁事情實在講,我們平常沒有去留意它,沒有細心去觀察它。甚至於說,我們心念太粗,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回事情,不知道因緣是如此的複雜,它複雜的程度可以說跟虛空法界是相等的,跟我們一個人八識心中妄想分別是無異的。然後我們讀這一段文,才能體會到它一點意思。施者是布施的人,修布施的這個人。受施是接受布施的人。我們修布施,諸位總得要記住,本經上所講的布施,包括我們一生全部的生活,要懂得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施物,你所布施之物。為了怕有新來的同修前面沒有聽到,這不能不多說幾句。譬如家庭主婦我們講修布施波羅蜜,妳早晨起來,把家裡面打掃乾淨,準備早點,這就是布施。妳用妳的勞力在工作,妳用妳的頭腦在思惟,這個事情要怎麼做,今天早點要準備些什麼?妳一家人是受施者,你是一個施者,妳的家人是接受你布施者。有一個很清爽的環境,乾淨的環境,美好的點心,這就是妳施物。所以布施包含著我們一生全部的生活,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在做布施。世間人雖做,他並不知道;不知道不能說沒有果報,不知道也有果報。總而言之,十法界依正莊嚴都離不開因緣果報。佛在《法華經》裡面跟我們講「十如是」,一點都不錯,十如是實在講就是解釋《金剛經》上的一句話:諸法如義諸法如義細說就是十如是;再展開,天台大師說的百界千如,豈不是把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包括在其中?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如不如是?法法皆如,無有一法不如,一切法都是我們一生生活的全部。諸位向這個地方去體會,向這個地方去理解,你才能夠明瞭佛在經上所說的義趣,我們才會得到受用。這是通常把它歸納為這三方面,施者、受施、施物,這三方面。這三方面的因緣就很複雜很複雜,千差萬別,說之無盡,真的,說不盡的。不但我們凡夫說不盡,諸佛菩薩統統來給我們解說,無量劫中也說不盡,才曉得因緣不是偶然的,非常複雜。何況三方面,三方面要不能在同時同處聚會,這個布施行為就不可能產生。必須這三方面一定在同時同處遇到,於是布施這個事,我們講修布施行,這個行才能夠發生。聚會絕非偶然,聚會是緣,人與人的聚會是緣分人與一切物的聚會也是緣分,沒有緣分不行。正因為這個事實,所以佛才教給我們,無住後面要生心,生心才有這個緣分,要不生心,哪來的緣分?所以諸佛菩薩在因地裡面沒有不發大願的,發大願度一切眾生,這就與一切眾生都有緣了。由此可知,一切事,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法不是因緣所生的。我們接著看底下一段。因,有因當然遇著緣就會結果,就有果。【果復成因,因又成果,果因因果,自此以往,千差萬別,永永無盡。】這樁事情往深處講很難懂,太深太廣了;從淺處看,我們不難體會。譬如我們種瓜,瓜子是因,將來結成瓜是果;結的那個瓜,它又是因,裡面的子又是果,所以因果是循環的。因不是永遠是因,它會變成果,果也不是永遠是果,它又會變成底下一個因,因果循環,無有窮盡,這是因果果因的道理。因此佛常說這樁事情,把因與果兩邊都離開了,而講它當中的一個條件:緣。佛法講一切萬法的生緣,他不講因生,他也不講果生,他講緣生,他取因果當中的緣。為什麼?沒有緣,因也不會變成果,果也不會變成因,一定要靠緣。緣,我們今天講就是條件,不是一個條件,很多條件,這個條件就非常複雜。譬如我們種瓜子,瓜子是因,結成瓜是果;這當中的緣,我們講粗說,不能細說,細說說不盡。這個瓜子一定要種在泥土裡,如果這個瓜子放在玻璃杯裡面,放一百年它也不會結瓜。為什麼?沒有緣,緣斷了,所以土壤是緣。有土壤還要有水分,如果沒有水分,這個地是個乾地,那個種子也不能夠結瓜。一定要有水分,要有陽光,要有肥料,要有人工去照顧它、培養它,它才能長得好,這些都是緣。這個說法說得很粗、很淺,如果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