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是福2006年,64岁的我从江苏省洋思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休后,应邀到远离家乡的河南省沁阳永威学校当校长。永威学校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制学校,全校学生4980余名。早晨5点,闹钟响了,我一骨碌起床,洗漱,看书,思考一天怎么工作。学校起床铃一响,我就走出宿舍。伴着嘹亮的校歌,我和全体师生很快集合在田径场上。在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乐曲声中,开始跑步:队伍整齐,步伐一致,口号响亮,场面壮观,十分动人;早锻炼结束,学生们回到教室,那琅琅的书声,悦耳动听,令人心情激动;白天,我参加教师赛课、评课,研讨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学……晚上,我回到宿舍,仿佛从战场上凯旋,带着战斗的欢乐、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地,我想起“吃苦是福”这句多年的口头禅。的确,“吃苦是福”这四个字是我出自内心的体会。有人说我是“奇人”,有人以为不该办的、不能办的、办不成功的事,我却办好了;有人以为我上不成学,当不成、当不好教师,我却成了名教师、名校长;有人以为该撤并的、不该存在的薄弱学校,我却把它办成了名校;有人以为我的家庭极端困难,没有希望,如今却美满幸福……人们觉得奇怪,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我能吃苦,在岔路口、关键的时刻,我选择了“吃苦”;在成功时,在辉煌时,在退休后,我都坚持“吃苦”,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追求……吃苦才能当好教师1960年8月,我从江苏泰兴师范农师班择优提前分配进城西农业中学任初中数学教师。当时,我18岁,和班上不少学生是同龄人,自己毫无经验,水平、能力都远远不能适应。怎么才能管住学生,上好课,当个好教师呢?我想:上学时,我肯吃苦,会学习,能够成为好学生,只要我继续吃苦,继续学习,认真读书,不懂就问,就一定会成为好教师。于是,我主动参加数学函授学习,用刚领到的工资购买数学教学参考书,一边读,一边领悟,一边学着教。这样很管用,我的教学很快有了起色,学生喜欢我,校长在学校会上表扬我。此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许多新教师都下放了。我因工作出色,被留了下来,改教语文。怎么教好语文呢?我想,自己没有经验,就必须多下功夫,以勤补“缺”。我舍得花钱买书,不耻于向同事请教,每次星期六回家,我都会跑到蒋华中学(我家附近的学校,也是我的母校)向老教师学习,看他们的教案和改过的学生作文。为改好一篇学生作文,我舍得花时间,改了又看,看了又改,反复推敲,写好批语,常常通宵达旦。这样,苦尽甘来,镇里的领导看了我批改过的学生作文,夸我作文改得好,说我很聪明。我曾多次向镇内外老师上公开课,大家都夸我有激情,课上得生动、活泼。我教的语文,成绩一直在全镇十几个班中最好。我还教过初中物理、政治,当过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当过班主任,当过学校总务主任、教导主任,什么都干,干什么都行。为什么呢?都因为我能吃苦,能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思维,不停地创新。回想起来,我当教师的本领都是在实践中靠自己吃苦学出来的。我觉得,教师要不怕吃苦,要敢干;学校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就能学到什么;多干了,不仅多了贡献,而且也多了学习的途径,可以多学本领。我干得多,学到的本领就多。我教音乐,就经常唱歌;就当导演,给学生排舞蹈、排表演唱;学唱现代戏,我就登台演《奇袭白虎团》的政委;还赴县参加编写革命故事。我教美术,学会了写美术字,学会了写巨幅的墙头标语,学会了环境布置……我当体育教师,锻炼的机会多了,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增强了体质。我当了20多年班主任,就一直跟孩子在一起,知道孩子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我该为他们做什么,我成了优秀的班主任。我当教导主任,就学到了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增强了管理的本领……我认为,如果校长分配工作时,教师讲客观、论条件,说这个没干过,那个不能干,似乎要等学会了再干,就一定这也不干,那也不干,就什么也干不成,什么也学不到,更谈不上能够闯出新路,创造奇迹。教,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就逼着自己要学。多年寒暑假、节假日,我都顾不上忙家务,顾不上自己休息。天不亮出发,步行20多里到市进修学校参加函授集中学习,晚上摸黑步行回来。在县城,我最爱进新华书店,用省下的钱买教师用书。平时,每天起早读书、背书一个小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78年,我拿到了扬州师范学院的语文大专函授毕业证书。但是,我觉得自己还必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