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如何减压【教学目的】通过励志主题班会课,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面临中考带来的各种压力。用授课者的亲身经历和一些名人励志成才的故事激励启发他们,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健康的应试心态。【教学内容】一、简单介绍中学生初三时期情绪的变化起伏表现的症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中考减压、放松身心的方法。二、小组讨论环节,通过展示两段话,让学生用角色转变的观点看待学习问题,融入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调整面对家庭压力的态度。并且授课者结合自身经厉拉近教学距离,劝勉学生。三、每位同学写上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初期目标,教师用心理暗示法激励同学为未来梦想的实现做好准备,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正确认识压力、调整面对压力的心态。2、通过与学生心灵上的交流沟通,一起探讨初三学生面临压力时有效的释放压力的方法。3、激励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教学设计】一、导入环节:简单自我介绍二、讲授环节(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初三压力的表现心理方面:1.注意力难以集中。比如心慌意乱,心思分散,老是走神,想的事情太多,注意力难以集中。2.强迫现象。不该想的总想,不该做的总做,明知没必要,但控制不住,心里挺难受的。如有的同学做好作业后进行很多次的检查,有的同学睡觉总是怕睡过了头等等。3.敌对。敌对其实就是逆反心理的一种极度表现,如课堂上老师说东他偏要往西;老师交代的练习不去做,自己却另外找参考书来做。还有的同学做作业时摔书本,在桌椅上乱写等等。4.人际关系敏感。主要表现是: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紧张。5.抑郁、焦虑。6.情绪不稳定。忽喜忽悲,有时候觉得阳光明媚、生机勃勃,可时不时又觉得无精打采、颓废沮丧。在模拟考试中,好多同学成绩波动很大,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情绪不稳定。生理方面:1.食欲不振;2.睡眠不好,甚至失眠;3.唇焦舌燥;4.心跳加快,血压升中;5.疲惫不堪;6.神经衰弱。(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1.增强学习实力。考试信心是建立在考试实力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强复习,提高实力是强化信心的重要措施。2.中考目标期待要适当。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和自己心态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中考目标。如果目标太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定位太低,又会影响潜能的发挥。3.不要迷信。比如有同学在打饭时碗掉到地上摔碎了,就会认为今年肯定考不好,没希望了。更有的同学和家长去找算命先生占卦相面。这些迷信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不良情绪。4.不要攀比。大家的起点不一样,基础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有的考生盲目地与比自己学习实力强的考生攀比,这样会挫伤自己的信心。你不用管别人考多少分,你只要考出自己的水平,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就行了。5.多做基础性题。目前中考所考的大多都是一些基础题,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6.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具有惊人的力量。考生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和在考场上,都可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当情绪过于紧张时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当心情烦躁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当心灰意懒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7.学会微笑。爽朗的笑,欢快的笑是心理健康的标志。笑是人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的表现。笑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把微笑视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昂首挺胸走路。人的姿势与步伐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在充满信心的时候,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以培养自己的信心。9.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三、转换角色,小组讨论说明:给出两组对话(附后面),以四个人为一组,两个同学充当家长的角色,两个同学充当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分别以孩子的角度和家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讨论:(一)面临初三的学生希望家长说什么样鼓励的话语;(二)家长对孩子寄予期望的表现;注:充分融入角色,听听学生的心声;体谅家长的心情。四、憧憬未来课前给每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