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三、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具:课文朗读带,课件五、教法:读议法、自读、合作探究相结合六、教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2.课件出示词语意思,指生说出词语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听课文朗读带,思考问题:(1)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2)幼龟在离巢时会遇到什么危险?(3)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三、演中促读,演中理解1、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此次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和了解绿龟。2、学习课文3、4自然段,让学生自读课文,抓重点词来理解文章的内容a.学习第三自然段。(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等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2)指生表演b.学习第四自然段。1、当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我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关词句,完成下表。出示课件:神态、语言、我们、向导2、向导和“我们”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呢?3、最终向导在什么情况下救那只幼龟?(1)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2)请你说一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向导的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看到嘲鸫“颓丧”飞走,我们的心情怎样?(自豪、高兴······)是啊,我们成功的解救了一只幼龟而自豪,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人极为震惊结果怎样?四、探究原因,悟出道理1、分组朗读第5-8自然段2.思考问题: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幼龟的结局如何?是谁造成这种结局?3.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1.)课件出示句子(2.)引导学生悟出道理4.指一名学生上黑板板书。五、拓展延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请学生自由朗读《大自然的启示》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七、作业(任选一个)1、摘抄好词、好句。2、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没有作业板书设计:9.自然之道遵循违背保护伤害如愿以偿事与愿违小海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