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XX县畜牧业整体水平和效益的思考文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XX县畜牧业经过27年的发展,已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在全市,乃至全省畜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以生猪和肉兔为主的畜牧经济托起了农村经济半边天,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成功的实现“三个跨越”。一是畜禽产量实现了由稳定增长向超常规增长的跨越。2004年全县猪、牛、羊、禽、兔出栏分别为120.89万头、1.83万头、28.59万头、1338.9万只,339.3万只,禽蛋产量7693吨。较1999年分别增长58.42%、25.22%、190.95%、163.33%、316.76%、84.39%。二是畜牧经济实现由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的跨越。2004年畜牧业产值达135978万元,比1999的58494万元增长132.29%,2004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1.3%,比1999的36.5%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农民增收358元中畜牧业收入占118元。三是产业结构实现了以猪为主的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竞相发展的跨越。牛、羊、兔等草食牲畜增幅快,家禽饲养规模发展迅速,非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30%。(二)随着入世后中国市场开放的不断扩大,欧盟、俄罗斯、港澳、新加坡、日本等国际市场对畜产品品种、质量不断提高,我们不难发现,XX县畜牧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相对落后,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缺乏规模优势,散养比重大,规模饲养比重低,饲料、兽药检测监督难度大,科技含量不高,畜产品卫生安全隐患突出。二是品种改良工程滞后。三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畜禽及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本县加工企业规模小,且多为粗加工,年加工量占出栏数比重太低,市场多呈现为白条肉、边口、鲜活家禽的初级交易市场,据统计加工量不足本县生猪肉兔产量的25%。四是畜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宽松,政策不灵活,市场设施原始,配套功能差,辐射面窄,吞吐量小,牵动力弱。二、优势与潜力第1页共5页(二)地理环境与区位优势。XX县处于川、滇、黔中心城市XX市的腹心地带,内宜高速路、内昆铁路和即将动工修建的宜乐高速路、宜峨铁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物流人流,信息流畅达。以丘陵为主,兼有河谷、平坝的多样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适宜养殖业生产。(三)比较优势明显。XX县畜牧业发展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全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约90%,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劳动力成本低;二是饲料成本优势。农户利用农副产物和青饲料饲养,养殖成本低。三是地方品种优势和养殖传统优势,XX县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是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重点县,勤劳的百姓有饲养生猪为主的养殖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四)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精深加工增值潜力大。三、思路与对策要提高XX县畜牧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必须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分配和确保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走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路子。(一)政府引导,业主开发,运作市场化。1、构筑畜牧大产业,必须创新体制,创新机制,政府要用新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抓畜牧业发展,把畜牧业推向大市场,通过市场运作实现畜牧经济水平和效益的大提升。一是畜牧产业非“行政”可为,就推向市场、政府无为而为。政府不干予,运用市场机制让商家、业主介入,就畜牧产业而言,行政手段为其铺路架桥营造环境,但不能做大做强,因为行政措施在产业化运作上往往顾此失彼,干预太多,不能充分发挥业主的积极性。二是畜牧产业属于市场,只有按经济规律去运作,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政府要放权、放胆、放心、放手让业主自觉参与市场竞争,自觉提升畜牧产业效益。三是让业主扮演主角、政府当好配角,为业主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提供全程事务服务,智力服务,协调服务。2、政府引导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始终以宏观调控为立足点,第2页共5页优质服务为着眼点。一是思路引导,坚持分散饲养与规模饲养相结合,努力提高规模饲养的比重,坚持发展耗粮型畜禽与节粮型草食畜禽相结合,努力提高节粮型草食畜禽的饲养比重;坚持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努力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坚持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延伸相结合,努力提高名优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