轵城实验中学笛子校本课程说明课程名称:《笛子》主讲教师:杨烈禹、郑哲亮、卞薇课程类型:艺术课程授课对象:初中学生学生情况简析:音乐基础薄弱,初次接触笛子。教材:自编课程价值的思考与初探:笛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从新石器时代的骨笛开始,一直发展到今天的竹笛,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笛子有它的特殊的音乐表现力,不仅能吹奏辽阔深远的山歌和愉快细腻的丝竹乐,还能伴奏高亢活泼的梆子戏和典雅洒脱的昆曲。我国艺术团代表团在西欧演出时,外国音乐评论家曾这样评论:“……一只小小的竹笛,用乐队来伴奏,发出魔术般的音响,忽而轻快、忽而庄严、忽而爆发、忽而流畅、忽而典雅;有时它构成了美妙的声音的图画,宛如一阵古老诗意的风,乱进了剧场的大厅,抓住了每位观众的心灵。”由此,笛子被称誉为“魔笛”、“神笛”。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笛子经过几千年的变革与改良发展,到今天已经由一种特点鲜明的独奏乐器发展为在众多音乐形式中不可或缺的合奏和伴奏乐器,并因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在大量的歌剧、交响乐、室内乐以及先代流行音乐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由此可见,器乐学习的特殊意义:它既能让人享受高雅艺术之魅力,又能让人感受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之精神的双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最活跃的手段之一,校本课程的器乐学习不仅是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音乐课堂仅停留在器乐教学只认知不深化的最实际操作。作为普及乐器而言,吹管乐器形制简单容易上手,乐器本身价格不高,无论从定价,入门和提升都是中学阶段最理想的乐器选择。一、校本课程的目标:1、总目标:(1)了解笛子的常识,熟练运用指法,掌握用舌技术,会控制气息,能独立演奏。(2)提高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通过合奏表演,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3)通过学习,了解乐器的发展史、乐曲的内涵、以及涉及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激发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爱音乐之情。2、阶段目标:启蒙阶段:(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笛子的兴趣。(2)能自然、熟练、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笛子的训练和学习。(3)能顺利通过一级考级。(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初级阶段:(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笛子的训练与演出。(2)发展音乐表现的能力。高级阶段:(1)提高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2)通过合奏表演,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的能力。二、校本课程内容:1、启蒙阶段:教材为笛子校本教材主要内容:(1)笛子概述(2)笛子的各部名称及构造,常用记号(3)笛子演奏的姿势和基本弹奏法(4)全按作5指法练习,入门初级练习曲与乐曲(5)气息控制练习——长音练习、连音练习(6)一级考级乐曲(7)《世上只有妈妈好》、《卖报歌》、《我和你》、《粉刷匠》2、初级阶段:主要内容:(1)全按作5指法练习(2)单吐练习(3)二、三级考级乐曲(4)演奏曲《国歌》、《南泥湾》、《敢问路在何方》、《我的祖国》3、高级阶段:主要内容:(1)倚音练习、颤音练习(2)四、五级考级乐曲《我是一个兵》、《步步高》、《扬鞭催马运粮忙》三、校本课程评价1、评价的方式与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笛子教学的时间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奏等方式进行。(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映、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四、校本课程的一些思索。采用自编的笛子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参加正规的业余器乐考级活动,促进学生对笛子演奏的爱好。尽量多的创造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时间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中的教材内容,完成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用性的统筹编写工作,最后达到音乐教师一见教材就可上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