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搭石》一文极富感情,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层层解读课文,感悟词句,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2、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二、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基础。能自己学会生字,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意具有基本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意的美可能有一定的困难。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通过情境对话、想象说话、重点词理解,引领学生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让孩子们的思维深度纵向深入,让孩子们内心的情感荡起层层涟漪。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五、重点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幻灯片。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再次来到小溪旁。(出示课件)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这是什么?(指搭石)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谁来介绍一下搭石?3、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如此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二.朗读课文,寻找美1.明确要求:(师深情提示)孩子们,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让我们一起去寻觅吧!(板书:寻找美)2.生深情读文,师个别指导。3.寻找美。师:孩子们,你找到乡亲们怎样美的画面呢?找生说句子,并幻灯出示。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尽管急于赶路,只要发现搭石不稳,都会及时调整,满意方去。(板书:---------美)句2:上下工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如一幅活的画。(板书:---------美)句3:两人相向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板书:---------美)句4:遇上老人则伏身背负。(板书:---------美)三.深情朗读重点句子,感悟美(一)师:孩子们真棒,请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句子取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起来吧,你可以坐着读、站着读,找你的好伙伴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来感悟美吧!(板书:感悟美)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二)多形式读句,多角度感悟1.你喜欢哪一处美呢?请你说说好吗?A“摆搭石”句子①生找句子,并自读(出示幻灯)后,说它美在哪里。(悟美),生补充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