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课中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九峰小学邹琴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同学们听说要上体育课,表情是这样的(笑脸),听说学习的内容是蹲踞式起跑、往返跑等技术动作,他们的表情却是这样的(哭、无聊)。由此可见,“体育课”带给大家的是一种活力、激情与快乐,而相关技术技能的学习却是枯燥、乏味与无趣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作为体育老师的我,反思实践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般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相关任务,特别是技术性方面的动作,则是由老师说、老师做、学生学、学生练习这些环节构成的,这其中教学方法单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处于主体地位,也就缺乏相应的自主合作,更是很少的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尝试,于是,学生对于单调枯燥的技术动作、相关技能的学习也就没了激情、没了活力。面对这样的形式与现状,我们要如何做好学生的好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学习,如何进行相应的探索,正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经过观察思索,学习实践,发现在体育课中,用这些方式方法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主动性的提升有一定的激励与帮助作用,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仅能让学生快乐地学到相关知识技术,更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一、给学生一个超人,激起他们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开始时,应充分利用有激励性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话语,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蹲踞式起跑时,上课开始时我会问:同学们,请问你们知道在中国谁跑的最快吗?大家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刘翔。那你们知道他是怎样起跑的吗?于是,同学们都开始各显身手,开始积极地比划。而我,也就顺势的让他们形成小组进行讨论,经过他们的探索,结合课的任务和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各组积极活跃,说与做结合,最后对他们的动作进行展示。这时,我会抓细节、找重点、带领学生一起纠正、巩固、提高。并且用两人一小组的方式,让他们相互体会起跑时后腿用力蹬地的动作,学会在合作中相互进步、相互提高,最后轻松地掌握这项技术。二、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如上次篮球研究课上,剑鹏老师以篮球为辅助工具,让同学们自行创编相应动作,看谁能做出不同各式花样的动作,经过他们自己的智慧和交流,展示出多种多样的动作,而且还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相应技术动作的印象,更是通过讨论实践增进了同伴之间的情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三、给学生一次机会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抓住有句话叫“能者为师”。如体育委员的选拔,能者上,而不是一学期、一年都是固定的人,要让同学们在课上都要有主人翁意识,积极争当老师的小帮手,这种方式在课中也能让学生形成竞争、积极表现,从而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增强了为同学服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四、给学生一个问题,要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研究问题,首先要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即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并且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前滚翻教学,我会问:“请同学们想想,方砖和篮球,哪个容易滚动?”,学生马上会回答:肯定是篮球呀,此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地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时要把自己的身体团成圆的,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将动作要点用诗的方式呈现,“双手撑地垫前蹲、低头团身向前滚、像球滚过稳站起、动作要领牢记心”,在这之中,学生探索练习,技术也就更易掌握。五、给学生一次比赛,让他们学会合作小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比赛中,无疑要进行分组,少则两人一组、多则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各有不同,但无论每组人数多少,都要科学、合理,一般都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使得组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完善互补。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组织接力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运动会时的那些比赛项目,赶猪进圈、运球接力、春播秋收等,都能使学生在高积极性中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并在实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