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关淑玲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功能和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吻合程度越高,而且这种功能状态是正向的,我们就认为这种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实效的;反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相差太远,或者正向潜在功能不能转化为显现功能,或者负向功能过大这就是所谓的缺乏实效性。而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的标准就是以其现实功能是否与期望功能相吻合来衡量的。当前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有很多,比较突出的有:第一,高职生特有的心理因素。与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高职生们崇尚自由与独立,反对纪律与束缚,有着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与所有的大学生一样,高职生们逃离了高考的重压,一下子全面放松,再也不想听师长们的唠唠叨叨。但是,高职生的心理又与别的大学生们不同:与本科生相比,他们自卑;面对高额的学费,他们苦恼;面对“高职”两个字,他们迷惑;面对将来的就业,他们又迷茫。基于这种特有的心理,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学校的关心,老师的爱护,另一方面又往往对学校吹毛求疵,遇到问题容易走极端,甚至用破坏性行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发泄自己的不满,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常常出现阻碍和困难。第二,高职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各校都处于摸索之中高职生往往缺乏纪律观念,学习积极性不高,形成散漫的风气。而在较为严格的管理模式中,他们又特别抬出自己的“大学生”身份,不愿接受管理,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紧箍咒”,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打了折扣。第三,互联网的影响。目前,校外网吧林立,校内宿舍里的电脑也逐渐增多,网络信息对于思想开放,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的高职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这些情况客观上都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第四,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多样性。“找关系,走后门”、“金钱万能”、“读书好不如爸爸好”等等,成为某些学生的座右铭,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要真正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正确把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通过实际而有力的工作,抓出实效。首先,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来进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高职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主要有:第一,在学习上,除了专业课、计算机、外语这些重要课程外,他们也看到了自己文凭的不足,迫切地寻找着专升本的有效途径。这种现象是非常好的,学校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及时加以引导,使这种良好的氛围发扬光大。如有的高职院与国内一些重点本科院校联合办学,设立专升本自考点,为广大学生提供深造的机会,在不影响高职学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深受广大高职生的欢迎。学校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宣传学风建设以及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很容易深入人心;第二,就业问题。高职生自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就业问题就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在高校扩招、大专文凭也不高以及高职收费较高的形势下,高职生们能够来校报到,就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所以,作为学校,从入学教育开始,就应该向学生们作就业指导,让他们了解社会的需要,树立信心。学校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双向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材料,每周安排一定的课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这样可以就业推荐为指挥棒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三,第二课堂活动。大学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阵地。在这里,高职生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高职生们的忧愁苦闷得以健康的渲泄,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落实。当然,首先要有活动的设施场所,还要有一定的经费,所谓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这样,才能把握学生业余生活的主动权。否则,一到自由活动时间,校园里便冷冷清清,学生都拥到社会上,而校园周边的环境又糟糕得很,就很有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