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0512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在文调研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陈德荣同志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刚才,彭佳学常务副市长通报了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王昌荣部长宣读了政府机构改革相应的人事安排,赵一德市长作了非常好的动员报告,明确了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方向、具体内容和下步工作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三大转型”“十二五”时期,是温州推进经济、社会和政府“三大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人口普查显示,温州常住人口达912万,居全省第1位,居全国第12位(不含直辖市),说明温州已进入大都市的行列。但去年温州的人均gdp仅为杭州的一半,处在全省后列。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缓慢,产业低小散问题突出。这不是温州人没有钱,而是原来的环境不佳所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温州企业家积累了第一桶金,亟需产业转型升级,但本地难以提供更大的空间,难以提供形成产业链规模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台,因此大量民间资本就被招商引资引到外地去了,本地变成了创业型企业的孵化器,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一方面是企业转型升级亟需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温州数千亿元的民间资本像幽灵一样在全国游荡,在本地却难以落地。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为930亿元,在全省排名靠后,投资率甚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样的投资总量对温州转型升级只能是杯水车薪,同时现在温州不是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是高端产业转移出去、低端产业留在本地,长期积累下来导致了整个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出现这种状况,关键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现在,在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消费结构中,温州已经跨过了温饱小康阶段,进入“住、行”特别是“行”的阶段。温州每百户家庭拥有小汽车量是全省最高的,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也是全省最高的,而出行就是老百姓从家庭小环境进入外部大环境。第1页共5页在进入外部大环境以后,环境消费和体验型消费就成为民生的最重要部分,环境也就对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带来了决定性影响。去年以来,我们部署开展“六城联创”和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就是抓环境。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环境包括硬环境、软环境和城市形象环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打造公共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十二五”时期最主要的、核心的工作,这就需要政府转型。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是生产型政府,因为整个经济发展都掌控在政府手中。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是建设型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逐步放宽了对微观经济领域的控制。而温州由于地缘关系、历史延续等因素影响,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控制比较弱,同时改革开放以后各级党委政府非常开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温州模式。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市场经济发展进入相对高级阶段,开始从紧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使得创新要素供给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但当前温州创新供给不足,原因是城市化发展滞后、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导致环境不佳,难以集聚高端要素,难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所以,必须以社会转型、以公共环境的营造来推进经济的转型。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必须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来实现政府转型,推进社会转型,最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次机构改革最本质的内涵就是从推进生产型、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以政府的公共品特别是环境这个最大的公共品供给来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二、以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从过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转变为与处于高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相适应、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一)要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环境营造转变。现在很多领导干部还是比较习惯于过去的工作方式方法,作风非常深入,经常下企业调研、指导工作,但实际上对企业的了解能有多少。对一家具体企业来讲,几年难得去一趟,到那以后听了汇报,第2页共5页发表一番高谈阔论,说得好听一点,相当一部分只能是比较空洞的东西。现在市场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