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优课欣赏《古诗两首》第2页全国一等奖优课欣赏《古诗两首》在本次重庆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浙江的《古诗两首》犹如一朵奇葩,光彩耀人。无论是评委还是听课教师,对整个课堂设计和课堂效果都赞誉有加。本课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特撷取出来供大家细细学习揣摩。古诗二首执教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外国语学校王自文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学生有叫亲爱的王老师,尊敬的王老师等)师:能不能叫王叔叔?生:王叔叔(笑)上课。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齐读古诗。生:这两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第4页生:孩子师:他们留的是怎样的泪啊?生:流泪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生答。(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清凉)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是他们的盼啊,盼啊!读——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呐,⋯⋯一年过去了,读!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5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十年过去了——第5页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65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课件出示《示儿》,教师引读,学生再读。师:诗人到死都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他的心情怎样?生:我感到诗人非常失望。师:内心的心凉之感是一种悲凉之感。(板书悲凉)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读林升写的《题临安邸》生:山外青山楼外楼⋯⋯师: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生再读。师:那让人悲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生再读。师:对这首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生:为什么说杭州把比作汴州?师:对于汴州,你们想了解吗?生:想。(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伴随音乐介绍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第6页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师:“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生:⋯⋯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字?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花天酒地,一个个大腹便便的⋯⋯师:通过这个醉字,你还能听到什么?生:⋯⋯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有何感受?生:我感觉总有一天⋯⋯师:请你朗读一下。第7页生朗诵。(掌声)师:当这两首诗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败无能。生:我感到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