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作者:————————————————————————————————日期:《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苏科版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二、教学目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此之前有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经历,知道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名词多,如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特别是要找到各种像应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节课就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本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自主实验操作,并分析数据,自主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因此本节的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五、教学研究目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全体总结提高。教师质疑----学生发问----共同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分析论证----总结提高----实际应用六、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苏科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理解,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课程目标的确立上:除了原有目标外,着眼与社会的需求,重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知识后的能力和通过对凸透镜能成放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和学生共应用生活实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日后的活动中能积极和别人团结协作。(二)教学内容的调整上: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成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点拨其思维。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研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融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课将把思维程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