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与输血静脉输液一、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一)原理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无菌药液自输液瓶经输液管通过针尖输入静脉内必须具备3个条件:1.液体瓶有一定高度,从而形成足够的水柱压。2.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除液体软包装袋),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当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时,液体向压力低的方向流动。3.输液管道畅通,不得扭曲、受压,枕头不得堵塞,并确保在静脉血管内。(二)目的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常用于脱水、酸碱代谢紊乱病人。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常用于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及不能由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病人。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病人。二、常用溶液及作用(一)晶体溶液晶体溶液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停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可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常用的晶体溶液有:1.5%~10%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量。2.O.9%氯化钠(生理盐水)、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溶液供给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3.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4.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利尿脱水。(二)胶体溶液1.右旋糖酐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扩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形成作用。2.低分子羟乙基淀粉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3.浓缩白蛋白注射液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4.水解蛋白注射液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三)静脉高营养液供给热量,维持正氮平衡,供给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氨基酸、脂肪乳剂注射液等。三、常用静脉输液法(一)周围静脉输液法1.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上肢静脉、下肢静脉。2.穿刺部位选择的原则(1)根据注射量和输液时间:一般注射量大,输液时间短可选用大静脉;长期输液则由远端小静脉开始注射。(2)根据药物性质:有刺激性、黏稠度大的药物宜选用大静脉。(3)根据病人静脉状况:一般选用平直柔软富有弹性的静脉,注意皮肤状况,已多次穿刺的部位应避免再次穿刺。(4)根据病人安全、活动和舒适的需要:避开关节,尽量选择病人活动限制最少的部位。3.密闭式输液法(1)一次排气成功的标志:茂菲氏滴管液面1/2或2/3,茂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内无气泡,液体无外溢。(2)穿刺固定:选择静脉,备胶布,常规消毒穿刺部位,距穿刺点上方6cm以上结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再进入血管少许,放松止血带和调节器,嘱病人松拳,胶布固定。(3)调节滴速:根据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人滴入速度宜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快;含钾药物、高渗溶液,升压药等滴入速度要慢。(4)巡视、观察:输液过程应加强巡视,听取病人主诉,观察输液情况,及时更换输液瓶。(5)大量输液: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合理用药。(二)头皮静脉输液法用于婴幼儿,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尤其在冬天选用头皮静脉,病儿不易着凉,故目前病儿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法。常用的头皮静脉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等。需注意头皮静脉与头皮动脉的鉴别,见表下表。特征头皮静脉头皮动脉颜色微蓝浅红或皮肤同色搏动无有管壁薄、易压瘪厚、不易压瘪滑动不易易血流方向向心离心血液颜色暗红鲜红注药阻力小阻力大,局部血管树枝状突起,颜色苍白;患儿疼痛,尖叫(三)颈外静脉输液法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行径表浅,易于穿刺与固定。1.适应证①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②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者,需测中心静脉压;③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行静脉内高营养疗法者。2.穿刺点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