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都市农业园可行性研究一、项目建设背景北京是资源(尤其是耕地及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近郊朝阳区崔各庄乡的“寸土寸金”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在这种情况下,靠传统的常规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发展空间,如何保护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农业用地、并实现利益最大化已成为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利用农业用地建立特色生态农业景观、发展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等,促进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建立现代都市农业园是农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久居都市的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十分向往充满自然情调的田园风光,在环境优美的大自然中放松自己,寻找一份自然的享受,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观光旅游中享受休闲的惬意。于是农业和旅游结合的新生业态——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既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也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这种兼备经济、社会、环保、游憩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的业态已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北京近几年的休闲农业也呈现出了旺盛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创新少、不求农业经济效益、观赏和采摘效果不佳、缺少园艺观赏水准、没有农业景观等问题,特别是没有突破地域界限,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在北京很难领略到南方农业特别是南果风光。更缺乏一种真实的体验。对此少数高收入群体为领略这一美景,不惜花费巨资和旅途的辛劳,为品尝到自己亲自采摘的新鲜的岭南佳果而自豪,殊不知目前还有多少人在为这一愿望而努力。所以南果北栽就成为了京郊都市观光农业的一大亮点,这种跨区域反季节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市场需求的产物,更是大势所趋。因此在经济发达、高收入群体聚居的北京地区建立具有南北结合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必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青少年及其家长对自然和农业艺术知识异常渴求。我国幅园辽阔,气候及环境差异明显。大多动植物品种资源在自然状态下地域性极强。要突破这一自然壁垒,只有运用高科技手段,发展设施农业,为其营造一个相似的生态环境才能使人们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欣赏到不同地域的植物景观。所以在近郊发展设施栽培,为缺少闲暇时间的青少年提供在自家门口即可领略到南方乃至世界各地农业风光,品尝采摘到新鲜的异地佳果,并通过切身体验实现农业科普教育,丰富农业及科技知识。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又开辟出新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具有集绿色环保、科技农业、园林景观、观光休闲、采摘品果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内建立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需求。二、项目建设意义1.有利于生态建设和保护、美化环境:项目将现代农业生产过程融入绿化造景过程,为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增加一道防线,加上独树一帜的园林设计,不但提高北京绿化率,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水平,而且将达到农业、艺术与绿色生态的完美融合。2.有利于丰富和拓展农业及旅游业的内涵外延:项目的实施不但为市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观光休闲场所,同时也是对农业及旅游业的一种内涵的丰富、外延的扩大。因为它不仅提供田园风光、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还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观光者在享受天然情趣的同时也学到现代农业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品尝高科技带来的有机食品,从而进一步实现农业生态效益的转化。3.有利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都市农业园的实施,果树栽培形式将出现多样化、艺术化。通过架式栽培,新品种的引进,传统优良品种的保存利用、野生品种资源挖掘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利用,不但能丰富北京的有机果品市场,还为当地农民从事现代都市农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民从事相关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全面提升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4.有利于农业科技普及:该项目的建设,不但为市民和青少年提供一个体验、学习的基地。且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研究、运用及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5.有利于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及社会下岗人员就业成了一大难题。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