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发病发病,指疾病的发生过程,这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内容包括发病的基本原理,影响发病的因素,发病的途径和发病类型。由于中医病因学已将病因和发病途径结合起来加以论述,这里只讨论发病的基本原理、影响发病的因素和发病的类型等第一节发病原理一、发病的基本原理1.立论角度发病机理,是指人体疾病发生的机制和原理,它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疾病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的破坏,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一方面正气发挥着它的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作用,另一方面,人体也无时无刻不在受着邪气的侵袭,二者不断地发生斗争,也不断地取得平衡和统一,保证了人体的健康。因此,疾病的发生,决定于正气和邪气双方斗争的结果。中医发病学既强调人体正气在发病上的决定作用,又不排除邪气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邪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2.中医学关于发病的基本观点(1)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又称病邪,简称邪,与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之中和人体内部产生的各种具有致病或损伤正气作用的因素。诸如前述的六淫、疫疠、七情、外伤及痰饮和瘀血等,邪气与发病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邪气作用于人体,可以发生不同疾病,表现出不同发病特点、病证性质或证候类型邪气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特殊情况下,邪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2)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部因素正气,简称正,通常与邪气相对而言,是人体机能的总称,即人体正常机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正气的内涵重在功能,实际上又离不开物质基础,正强则不易发病,正虚就容易发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中医发病学中又一个基本观点。它认为邪气之所以侵袭人体而致病,必然是由于正气先虚。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前提和依据(3)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邪气损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导致机能失常造成形质损伤邪气致病,可以改变个体的体质特征正气抗邪,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抵御外邪的入侵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正气抗邪的作用表现为疾病的不药而自愈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气侵袭人体时,正气奋起抗邪。若正气强盛,抗邪有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不产生病理反应而不发病。如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这些因素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正能胜邪的结果邪胜正负则发病:在正邪斗争过程中,若邪气偏胜,正气相对不足,邪胜正负,从而使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逆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发病以后,由于正气强弱的差异、病邪性质的不同和感邪的轻重,以及所在部位的浅深,从而产生不同的病证(4)在不同条件下,正与邪的主导作用不同正气的主导作用:同一邪气感受于不同人体,有人发病,有人不发病,说明正气的旺衰决定发病与否邪气的主导作用:中医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邪气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起主导作用。如高温、高压电流、化学毒剂、枪弹杀伤、毒蛇咬伤等,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不被伤害。疫疠在特殊情况下,常常成为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导致了疾病的大流行。所以中医学提出了“避其毒气”的主动预防措施,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播散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外界环境和疾病人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不同工作条件,环境各不相同。不同的环境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其发病情况也有差异。一般地说,人长期生活于某一较为稳定的环境中,便会获得对此种环境的适应性,因此不易生病;若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人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感受外邪而发病。主要包括季节气候、地理特点及生活工作环境等影响因素季节气候与发病:人体生活在一定的气候环境中。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不仅是六淫、疫气产生的条件,而且又能影响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影响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