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丈气遨尢弋上地球表大吒辐1.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最新地球上的大气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2.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云雾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故A项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B项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C项错误;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答案:1.D2.B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3〜4题。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B.P—O—M—N—PC.M—N—P—O—MD.N—M—O—P—N4.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解析:第3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A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答案:3.A4.A(2018•武汉调研)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m高空等气压差。据此完成5〜7题。5.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A.晴天、阴雨天B.晴天、晴天C.阴雨天、晴天D.阴雨天、阴雨天6.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正南风7.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A.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D.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解析:第5题,结合热力环流中等压面知识,可知垂直方向上高差相同的两地,近地面气温低的地区气压差较大,则图中甲地近地面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气流下沉而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上升而为阴雨天。第6题,依上题分析,近地面甲为高压、乙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知丙处风向为偏西风;四个备选项中,最有可能为西北风。第7题,图中气压差分布较均匀,风力差别不是很大;但甲处气温较低而气流下沉,雾霾不易扩散,持续时间较长;乙处气温较高而气流上升运动较强,雾霾易扩散,持续时间较短。答案:5.A6.A7.C(2018・江西调研)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的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9WWE1DGDEI1DSE1WEILO^Eq吨M8.目前受冷平流影响的是()A.①B.②C.③D.④9.在暖平流影响下,常出现()A.大风B.降雪C•气压升高D.连续性降水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纬度和风向,可判断①北侧吹偏北风、南侧吹偏西风,气流运动符合“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特征,可以判断受冷平流影响。第9题,在暖平流影响下,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气流温度逐渐降低,常出现降水。由于暖平流运动是暖气流推动,而暖气流一般运动速度较慢而多连续性降水。答案:8.A9.D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围多荒漠。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