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危险心得体会“四个危险”要有清醒认识(一)精神懈怠的危险《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与房玄龄、魏征之间的一段对话: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天下太平时,最大的危险就是懈怠。这一危险,现在已经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一部分党员干部生活上贪图安逸,事业上不思进取,精神上缺少追求,党性上不负其责。究其原因:一是长期执政、稳定执政让党内一些同志淡忘了忧患意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古训慢慢淡忘了。二是取得的成就让党内一些同志有了自满意识。我们党成立90年来,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部分党员干部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下来不思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三是灯红酒绿的环境让一些党员干部迷失了自我。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考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信念动摇,思想滑坡,意志消退,精神萎靡,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战斗力。四是个人主义、功利思想以及庞大的执政团队等让一部分党员干部抱有依赖心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有的人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有的人对不正之风置若罔闻,甚至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闻不问,有的人将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的希望寄托于他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复杂的:集体主义淡薄、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环第1页共4页境,可能让一部分人缺少责任意识;在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下,一部分人的入党动机本身就不纯正;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团队,也可能让一些同志产生依赖心理。所以从党建角度看,党的队伍应当有一个适中的规模,不一定是越大越好,关键还是要看质量。突出先进性、代表性应当成为党建的一个原则。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期间批示印发《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由胜利迅速走向失败的教训教育全党,防止重蹈覆辙。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即率领政治局同志重访西柏坡,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这次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党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也是党的总书记向全体党员敲响的一记警钟。(二)能力不足的危险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能力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号召全党要不断提高‘五种’能力。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一部分党员干部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动手能力差;有的适应能力差;有的创新能力差。究其原因:一是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是提高素质和能力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不学习,就会落伍,就会掉队,就会跟不上时代。因此,每一位党员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用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武装自己。二是实践锻炼不够。提高本领,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抓住一切机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国情、了解民情、了解社情,真正把握事物的内在性质、内在规律,才能有能力、有把握做好工作,完成好党交给我们的任务。三是创新精神不足。只要能过得去,就不愿意改革;只要能凑合干,就不愿意创新。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不仅阻碍事业的发展,第2页共4页而且阻碍自身能力的提高。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一次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今天,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实践,我们很多党员干部也同样面临本领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