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和展望我国人力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和展望――由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谈起――由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谈起曾湘泉教授曾湘泉教授概要概要1.1.民工荒与就业难民工荒与就业难2.2.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源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源3.3.未来我国人力资源供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未来我国人力资源供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4.4.解决我国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战略性思考解决我国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战略性思考1.1.民工荒与就业难民工荒与就业难民工荒民工荒::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业缺工比率高达业缺工比率高达10%10%。。失业人数上升失业人数上升::20032003年底失业人数年底失业人数16431643万人,比万人,比20022002年增长年增长1.41.4%。%。20042004年底年底城镇登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827827万,比万,比20032003年相比增长年相比增长3.43.4%。%。再就业率低再就业率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逐年降低,国企岗职工再就业率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逐年降低,国企岗职工再就业率由19981998年的年的5500%,下降到%,下降到20022002年的年的22.622.6%。%。初次就业率低:初次就业率低:青年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下降。目前在城镇登记失业青年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下降。目前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人员中,3535岁以下青年就占了岁以下青年就占了70%70%左右。研究生和大学升的初次就业率下降左右。研究生和大学升的初次就业率下降..20012001年年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中后期下降的百分点年代中后期下降的百分点研究生研究生95%99%495%99%4个百分点个百分点本科生本科生80%90%1080%90%10个百分点个百分点专科生专科生50%80%3050%80%30个百分点个百分点2.2.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源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源2.12.1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总量的不对称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总量的不对称人力资源供给总量过大,而人力资源需求总量不足。人力资源供给总量过大,而人力资源需求总量不足。20032003年年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8.128.12亿,经济活动人口亿,经济活动人口7607576075万人,人力资源需万人,人力资源需求总量为求总量为7443274432人,人,就业缺口就业缺口为为16431643万人。万人。人力资源供给增长速度高于需求增长速度。人力资源供给增长速度高于需求增长速度。20032003年劳动年龄年劳动年龄人口较人口较20002000年增幅年增幅3.443.44%,人力资源需求增长幅度为%,人力资源需求增长幅度为3.263.26%。%。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显得更为乏力,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显得更为乏力,就业弹性就业弹性总体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呈现下降趋势。20032003年较年较20012001年就业弹性下降年就业弹性下降0.07.0.07.2.22.2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构的不对称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构的不对称人力资源技能的供需失衡:人力资源技能的供需失衡: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比较低,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比较低,20002000年年1515岁及以上人口中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比例文盲比例6.726.72%。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50%50%是初中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毕业生或初中以下的毕业生..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技师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由于技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技师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由于技能不适应要求等结构性问题,每年损失近1/4的就业能不适应要求等结构性问题,每年损失近1/4的就业机会。机会。人力资源供需的地区失衡:人力资源供需的地区失衡:劳动力市场分割,人力资源地区流动成本高,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分割,人力资源地区流动成本高,人力资源地区流动速度过慢。地区流动速度过慢。2.32.3人工成本上升与工资增长的矛盾人工成本上升与工资增长的矛盾劳动力廉价优势受到挑战劳动力廉价优势受到挑战企业处在微弱赢利边缘企业处在微弱赢利边缘人工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工资增长机制滞缓工资增长机制滞缓农民工城乡收益差缩小农民工城乡收益差缩小2.42.4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