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儒林外史》之王冕与匡超人的对比探究丰县实验初级中学张伟情境导入时间倒回至乾隆十四年。一个男人搁下毛笔,起身对着窗外,长叹了一口气,又低头看向放置在书桌上那一叠厚厚的手稿,不语。这叠书稿是他历经沧桑之后,以敏锐的观察,在痛苦的沉思中,书写下的长篇“独白”——《儒林外史》。这位男子就是?理解书名“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百度百科《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逃婚的才女,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讽刺,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王冕者,诸暨人也,元末鸿儒,人间典范。幼时家贫,七岁丧父,替人放牛,勤奋苦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学绘画。性情高傲,淡泊名利。卖画为生,母慈子孝,归隐山林,名垂青史。王冕是个怎样的人?依据是什么?聪明孝顺自得其乐懂事博学淡泊名利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匡超人发迹浏览叙述匡超人的那几回,思考:1.选文主要写了有关匡超人的哪几个情节?•潘三遭祸•停妻再娶•回乡取结•拒绝看潘三•路遇牛布衣2.匡超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自私蛮横——逼妻下乡虚荣无耻——停妻再娶狡诈无情——拒看潘三厚颜无耻——吹嘘自我相同之处:1.都聪明勤奋2.都孝顺事亲3.都出身贫寒4.都生活在科举制度下5.都有贵人相帮6……不同之处:1.对名利的态度2.对恩人的态度3.后人的褒贬4.作者的态度他山之石深圳盐田高级中学教师王新刚:“吴老先生在塑造人物背后,不仅在感怀那些在名僵利锁下人性扭曲的读书人,同时也洞察到在这个溃烂的制度与摇摇欲坠的社会下,读书人早已‘无路可走’‘走出去再做不出什么事业’的残酷事实。或许,只有通过‘多重奏’的戏剧情节,才能更好地道出‘一代文人有厄’的哀叹。人生选择是像马二先生、周进一样,以四书五经为永恒经典,为“做举人”倾注一生?还是像王冕一样,“满腹学问不必问功名”?或是成为“一代豪杰”杜少卿,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布置作业对比陶渊明与王冕,运用今天所学,尝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