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复习题一填空1人类的生活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2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萌芽〉是生长的开始。3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水、空气〉。、4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在条件适宜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5在自然界,种子〈春天〉萌发,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6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7在农业生产中,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说明〈土壤〉对花生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8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9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都具有一定的渗水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渗水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土壤的保水能力有高到低依次为〈黏质土---壤土---沙质土〉。10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11〈对比实验。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的方法。12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会生长的好些。13有了充足的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水、肥料等条件,植物还需要〈呵护、关爱、帮助〉。1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营养物质的,通过〈茎〉把营养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15植物的六大器官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16根可以分为〈须根、直根〉。根有以下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固定土壤、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储藏营养。大多数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水量为70﹪----90﹪17茎主要起输导和支持作用,还能制造和储藏营养、进行营养繁殖。18植物的根和茎的主要区别是茎上有〈节〉和〈芽〉。牛、兔、骆驼〉杂食性动物有〈蚂蚁、动物可以分为〈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有〈羊、鼠〉肉食性动物有〈老虎、狼、狮子、豹子〉20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大多数植物都具有向光性。植物的茎、叶、花、除了具有向光性之外,还具有〈向水性、向地性〉。21一般情况下,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光对动物具有〈趋光性〉。植物向地性是由于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22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春天,他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秋天,他们又陆续飞到南方过寒冬,生物学家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大多数鸟类会有规律的停下来〈栖息、进食〉。像鸟类一样,一些鱼类有〈洄游行为〉。23在冬天,看上去一动不动的青蛙和蛇实际并没有死,而是在〈冬眠〉。24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能使动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保护自己、生存下来〉,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缓〉。25骆驼是适应沙漠环境的动物之一,享有〈沙漠之舟〉的美称。26作为生物大家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空气、阳光、水、食物〉。人类的生存依赖〈环境〉,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有,〈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滥伐树林、工业污染。〉27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来源于〈自然〉。28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体温。以〈〉和〈〉作为单位。29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热水的容器中,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冷〉。30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不同材料的传热快慢〈不同〉。31〈金属、陶瓷〉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32空气收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33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地震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火灾、瘟疫〉。34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蘅〉在公元132年研制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35地球的表面是有〈岩石〉构成的。岩石是〈固体快状〉的物质,它们组成了地壳。根据岩石的形成将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