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规范效率经验交流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要求,是在总结工商行政管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工作规律的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贯彻落实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要求,是基层工商部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基层工商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按照“四化”要求,全面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一、推进制度化建设,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制度是基础,是前提,是核心。制度化是构建固定的监管模式,把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等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形式明确下来。没有完整的制度设计,很难保证执法行为的规范和执法程序的严谨。在实践中,XX县区工商局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一是构建无照经营查处取缔长效机制。以有证有照经营为前提,以健全经济户口为目标,加大清理无照经营的力度。多次向县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县政府制发了《进一步完善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意见》,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通报研究清理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情况,使“政府领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机制落到实处。二是总结探索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从监管者、经营者两个主体入手,从批发和销售两个环节着眼,分类建立完善索证索票和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有条件、规模较大的经营户建立电子台帐,中等经营户建立书式台帐,业主识字不多的小食品经营户建立粘贴式台帐。在地域上由县城、镇政府所在地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进在全县食品经营户中建立索证索票和购销货台帐制度。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食品市场准入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市场监管执法体系、经营者自律体系、责任保障体系,提升监管水平,保障消费安全。三是改进个私监管方式。制定《个私经济监管包保责任试行办法》和《个私经济规范监管手册》。明确监管责任,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个私经济监管到位。四是巩固第1页共4页“所村挂钩”成果,完善“一会两站”网络体系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村级“两站”作用,建立完善指导联系制度、畅通信息通报制度,申诉举报投诉转办制度,加强工商所与村级“两站”联系,方便城乡消费者就近投诉,让农民消费者投诉不出站,维权不出村。五是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探索建立体现职能特色服务体系。牢固树立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理念,制订更加完善的制度,实施更加优质的服务,达到服务设施人性化、服务制度规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内容全面化的标准。全面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大力推广网上登记发照等现代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服务对象减少时间,降低费用,减轻负担。六是梳理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并形成新的制度汇编,有效地规范行政行为和激励干部奋发有为。二、推进规范化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规范化是规范监管行为,杜绝任意行政。通过规范化来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程序的严谨性。XX县区工商局把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作为提升服务效能、树立工商形象的重要窗口,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一是规范了登记注册格局和受理方式。一方面,建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和工商所综合登记窗口登记注册格局,方便业户就近申请登记;另一方面,积极整合受理方式,将过去相对独立的国有集体、个私企业受理窗口统一合并为综合受理窗口,实行市场主体申请“一窗口受理”,做到“凡是材料齐备、符合法律规定,营业执照当即办理”,为业户提供了更多方便。在此基础上,XX县区工商局提出“四有四做到”规范化标准: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做到场所适宜、环境整洁;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做到政务公开、首办负责、并联审批、当场办结;有严格的登记程序,做到一次告知、一审一核、审核合一、便民高效;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做到群众评议、效能督察、绩效考核、过错追究。二是规范执法办案行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投诉举报、行政处罚公示、执法过错追究等制度,从案源管理、案件预查、立(销)案管理到案件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