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南邨天水中学夏丽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一听写生难字二提问议论文相关知识马南邨,原名邓拓。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驳论文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树靶子(对方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是怎样反驳的?一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来分析他的读书态度.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好读书其次:不求甚解最后:会意二阐释不求甚解的含义:一是虚心。二是不固执一点。三以普列汉诺夫读书的事例,证明“求甚解”容易曲解四以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证明“不求甚解”比“务于精熟”高明。五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而是不死抠字眼儿。六引用陆象山的话巩固自己的观点。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从态度上说明从方法上说明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3、引陆家山的话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使论证更加严谨,具有说服力。进一步证明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结论总结一下!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11、虚心、虚心22、读活、读活33、多读、多读44、勤读、勤读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反驳的?3、作者的观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