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汉语律诗课件VIP免费

古汉语律诗课件_第1页
1/42
古汉语律诗课件_第2页
2/42
古汉语律诗课件_第3页
3/42
古代汉语通论古代汉语通论————诗律诗律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概况诗歌是韵文,在最初发展阶段,一般依据语音的自然节奏和口语的韵律而形成某种音乐性的效果。当诗歌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人们总结语音与诗歌形式相结合的经验,形成了格律。这种诗歌,我们称它为古典格律诗体。中国古典格律诗应包括唐代的近体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本课所讲的诗律是指自唐代以来的格律诗的声韵规则。我国最早的诗歌是《诗经》《楚辞》。《诗经》四言为主,《楚辞》六言为主,加“兮”为七言。汉代是辞赋的繁盛期。汉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朝设置的官署名称,职责是收集民歌并为之配上乐谱。后来配乐的歌词也叫做“乐府”。如汉代《陌上桑》、《东门行》,南北朝《子夜歌》等。后一些文人沿袭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题材写诗,这些诗虽未配乐,也称乐府。如高适《燕歌行》、李贺《雁门太守行》等。五言诗和七言诗是汉代产生的诗体。魏晋至南朝,随着诗歌创作的逐步繁荣,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是当时诗歌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永明体”的产生,更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永明,是齐武帝年号。齐永明年间新体诗(永明体)产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新变。此前的诗歌是比较自由的,称为古体诗;唐时发展起来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叫做近体诗,而永明年间的新体诗(永明体)正是古体诗到近体诗的桥梁。新体诗指齐梁陈百余年中,讲究声律、对偶的诗歌。近人王闿kǎi《八代诗选》卷十二至二四,专选齐至隋百余年中讲究声律、对偶的作品,称为新体诗。什么叫新体诗?1、古体诗——凡是按照语音自然声律而作的诗,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也有杂言)的诗歌叫古体诗。2、近体诗:严格按格律要求写作的诗,叫近体诗(或今体诗)。二、古体诗和近体诗三、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一)近体诗句数固定;古诗句数不定,长短不限。比如《孔雀东南飞》357句,是我国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00句;而晋傅玄的《杂言》诗只有2句;“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二)近体诗押韵严格,古诗押韵较宽。1、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古体诗则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2、近体诗不能“出韵”,古体诗用韵较宽。不能出韵,是指韵脚字必须是同一韵中的字,不能邻韵通押。3、近体诗要求严格的平仄,而古诗不严格。4、近体诗要求严格的对仗,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在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许多讲究。1、句数:是固定的,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律诗分五律、七律、排律(长律)三种。长律,又称“排律”,以五言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也有超出此数的。排律是律诗的重复扩展,是律诗的变体。四、近体诗的形式特点五律:五言八句。如王维《山居秋瞑》七律:七言八句。如毛泽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皆四句。绝句亦称截句,乃截取五律或七律中的四句,可截取一、四联,二三联、一二联、三四联。但不能截一三联或二四联。律诗八句,分为四联,每联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细草微风岸,(出句)危樯独夜舟。(对句)星垂平野阔,(出句)月涌大江流。(对句)名岂文章著,(出句)官应老病休。(对句)飘飘何所似?(出句)大地一沙鸥。(对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押韵: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A、位置:a每联对句的尾字;b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偶句一定要用韵。B、特点:a、用“平水韵”的106部为用韵标准;b、一般押平声韵;c、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不能出韵;d、不能转韵。“韵”和“韵母”不同。韵母包括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韵只要求主要元音和韵尾。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字属于同一个韵,可以互相押韵。比如:“兰,连,峦,三个字韵母不同,但却属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汉语律诗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