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30”游戏中想到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教育办公室李术广深奥的道理往往体现在简单的事情中。数学游戏“抢30”就比较简单,但如果善于引导,方法得当,简单的游戏也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看似深奥的素质教育理论就体现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一、游戏规则与趣味性两个人交替连续数数,从1开始向后数,每人每次最少可以数一个数,最多可以数二个数,先数到30者为赢。例如:“1”;“2、3”;“4、5”;“6”;“7、8……30”。初玩这个游戏时,如果小朋友不加思考就进行游戏,则胜负难料,你赢我赢随机出现,因此引起小朋友的兴趣。二、游戏中发现窍门有的小朋友会一边玩游戏一边思考:如果要抢到30,就要先抢到27。因为只要自己抢到了27,则无论对方数一个数还是数两个数,自己都可以抢到30。这时如果适时加以引导,小朋友的思维就会更加深入。如果要抢到27,就要抢到下面哪一个数?依此类推:引导小朋友一步一步地想下去,最后找到了要抢的数依次为27、24、21……3。到了这时,小朋友再去玩游戏,就会有目的地去抢对应的数而变得有理智起来。这个思维活动过程要求记忆中间量。在围棋比赛中世界一流高手可以计算到50到100多手之后的变化。聂卫平九段在一次比赛后,复盘时接连摆出了几个大型参考图,每个参考图都有四五十步之多,让人叹为观止可见对中间量或过程的临时性记忆是一种心算能力,而心算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三、给思考方法“起名”如果到这里就停下,则很可惜,因为更深入,更理性的分析还没有做。还要引导小朋友把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如“逆推法”或“倒推法”,有个小朋友干脆就把这种方法叫“逆水行舟”。中间那些要抢的数叫“关键数”或“热数”(你也抢,我也抢不就热了?)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起名的过程,这是对思维规律初步地归纳和总结。为以后的举一反三、知识迁移做准备。四、游戏中发现规律在刚才思考和归纳的基础上,再引导小朋友找两个规律:第一,相邻热数之间都相差3,找热数是很简单的事。第二、游戏时只要自己抢到了某一个热数,就一定可以抢到下一个热数,方法是:如果对方数一个数,自己就数两个数,如果对方数两个数,自己则数一个数。对这种数数的方法也要引导小朋友进行归纳并起个名字,叫“你一我二,你二我一”,或其他什么名称。理论指导下的操作才是最有效的。现在再进行游戏,则小朋友间的速度变快了,思维活跃了。理性在游戏中体现出来。几次过后,有很多小朋友会发现一个现象,即谁先数,谁就输。原来,先数的人无论数一个还是两个,则热数3就被后数的人抢到。紧跟着“你一我二,你二我一”地数下去,最后的30一定被后数的人抢到。让小朋友感到胜败是必然的,先数必输。这个游戏从输赢未知变成输赢预知,实际上是小朋友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初步具有了思维的习惯。五、游戏中学会运用策略难道真的是先数必输吗?笔者亲自下场,同一个小朋友玩一次,并且自告奋勇地先数,数到后来,出人意料的是笔者赢了!这个小朋友不服气。原因是什么?难道刚才的种种推理是错误的吗小朋友认真地再次思考过。推理没有出错。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原因是:笔者调动了非智力因素。第一是要快,快则易出错;第二是运用心理暗示与误导诱使对方出现错误,如小朋友数一个我也数一个,小朋友数两个,我也数两个,几个交替下来,当我数一个时,小朋友就有可能也跟着我数一个(本应数二个)。给了我抢到热数的机会。或者在游戏过程中不遵守规则,如小朋友刚刚数过“11、12”,我接着就数“12”,在小朋友不注意时来了个“偷梁换柱”。当我抢到热数后就别希望我丢掉下一个热数。六、游戏规则变化进一步引发思考游戏进行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较大的收获,但关键的还在后面。现在把游戏改为抢40或抢77等,即随意指定一个数作为要抢的数。应该如何进行?小朋友们又各自展开了思维。他们可能已经用逆推法找到了各个热数,这时要进行引导,问“这些热数间是什么关系?”,“最先要抢的热数是几?”等问题。小朋友通过分析发现用3除被抢的数,余数是几则最先要抢的热数就是几(如果余数是零,则最先要抢的热数就是3)。例如:要抢65,用65除...